聪康网为大家提供关于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特有现象大揭秘,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初为人母,是不是对宝宝的一举一动都格外担心,“呀,宝宝怎么吐奶了?”“宝宝怎么脱皮了?”“宝宝睡觉怎么一动一动的?”这些现象到底是咱的孩子这样呢?还是每个宝宝都会有的?小编现在就给您一起来个宝宝特有现象大揭秘。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代谢功能不完善的一种表现,是暂时性的,一般在新生儿出生1周后出现。这时候新生儿的皮肤呈现金黄色,之后逐渐减轻,2周后就会消失。患生理性黄疸时,新生儿其他方面没有任何不适,吃睡也都正常,可以不药而愈,对新生儿健康没有危害,所以不需担心。你只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肤色和黄疸的出现、消退时间即可。如果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就出现黄疸,而且出现后程度迅速加重,颜色很深,不是金黄色,而是暗铜色,则是病理性黄疸,需请医生采取一定的方式来治疗。生理性黄疸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母乳性黄疸,这跟母乳喂养有关。新生儿患母乳性黄疸时,吃母乳会延缓黄疸的消退过程或者在黄疸消退过程中再次加重。母乳性黄疸对新生儿也没有危害,只需要停喂几天母乳就可以减轻或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患母乳性黄疸时不需要完全断母乳,只要停喂几天,等黄疸消退了就可以再次喂母乳了,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有黄疸而放弃母乳喂养。在停母乳期间,可以将母乳挤出来,以免回奶。
很多新妈妈可能会感到奇怪,宝宝的拳头为什么总是紧握着的?这是因为,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屈肌的力量要强于伸肌。大约在宝宝三四个月左右,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渐发育成熟,屈肌的力量会逐渐减弱,伸肌的力量逐渐增强,二者会逐渐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到那时,宝宝的小手也会呈现松弛自如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刚出生后不久,当你用手扒宝宝的手指时也能扒开,而且宝宝各个手指头的关节活动自如,如果你用力扒也扒不开,或者宝宝手指关节不能活动就要引起注意。另外,如果4个月以后宝宝的小手依然时时刻刻都紧攥着,就需要去医院看医生。
新生儿出生后2~4天,体重有可能不增反降。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排出胎便,损失水分,而此时妈妈奶水较少,新生儿吃得不多,摄入相对较少造成的差距而导致的,这是正常现象。在宝宝出生后大约第7天,新生儿吃奶量增加,体重就会开始增加,约到第10天的时候,回复到出生时的体重,接着就会迅猛增加。
新生儿的牙床上通常会长出米粒或绿豆大小、白色的凸起物,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小牙,就是俗称的“马牙”。如果新生儿口腔内两颊部帮助吮吸的脂肪层(医学上称为颊脂体)过于发达,就会出现两颊向口腔部突出的现象,俗称“螳螂嘴”。“马牙”和“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别处理。
宝宝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动作有很多原因,原因之一是:宝宝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自己排气。我们都知道新生儿的肠道发育还不完善,容易有胀气的情况出现,无论是通过打嗝还是放屁的方式将胀气排出,都会令宝宝感到舒服一些,而他“抻”来“抻”去的运动方式也有利于胃肠蠕动,加速胀气的排出。原因之二是:这是宝宝缓解快速生长给自己带来不适的一种方式。刚刚出生后的一个月,是宝宝生长最快速的时期,正常情况下,宝宝在这段时间内会增长7~8厘米,除了骨骼在24小时不停地生长以外,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韧带包括皮肤组织也在生长,这种快速生长会令宝宝感到不太舒服,“抻”胳膊“抻”腿就是宝宝缓解这种不适的表现。此外,3个月以前的宝宝还不会翻身,而“抻”来“抻”去也就成了宝宝自发运动的一种方式。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开始呼吸。由于新生儿的鼻腔、咽、气管、支气管均较狭小,胸部的肌肉尚不够发达,肺部弹力组织发育也不完全,因此,新生儿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以腹式呼吸为主,而胸廓运动较浅,呼吸时肚子一鼓一瘪,看起来好像是用肚子在呼吸。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通过看宝宝腹部运动来数呼吸次数。新生儿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较少,但他们机体所需的氧气量并不少,所以只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弥补每次吸入气量的不足。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35~45次。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还不够健全,所以会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有呼吸深浅交替或快慢不均的现象,入睡后更明显,这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宝宝呼吸暂停超过20秒或者出现脸色发青、发紫的现象就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
这是大部分新生儿都会出现的现象,宝宝出生以前,都是泡在子宫的羊水里,温暖湿润,而出生以后,外界环境干燥,加之皮肤表皮层和真皮层发育薄和结构疏松,更容易丢失水分,而此时的宝宝新陈代谢又比较旺盛,所以皮肤容易出现干燥脱水,表皮层就容易脱落,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父母不必担心,也可以在洗澡后给宝宝的全身涂抹滋润的护肤油,保持皮肤的滋润。随着宝宝皮肤屏障功能的逐渐完善,这种现象就会得以缓解。
通常情况下,一个成熟的大脑,不仅能接收外界的信息和刺激,同时会将这种刺激传导到相应的器官进行处理。比如我们成人听到雷声立即会对这种声音做出反应,“告诉”大脑,这是雷声,不必太担心。但在大脑皮层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宝宝虽然接收了外界的刺激,却不能很好地将这种刺激传递给相应的器官并进行处理,反而是把这种刺激“泛化”了,也就是全身的肌肉都对这种刺激做出收缩的回应,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一惊一乍”。除了这个原因以外,宝宝浅睡眠的时间较长也是原因之一,浅睡眠的时候,大脑皮层更容易感知到外界的刺激,并做出全身的反应,而成人的潜睡眠时间要明显减少,出现“一惊一乍”现象的几率也很少。
吐奶是6个月以内婴儿比较常见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宝宝的胃与成人的胃不同。宝宝的胃还是水平的,而我们成人的胃是垂直的,按照比较传统的说法就是宝宝的胃比较“浅”。而且食管的括约肌发育也不成熟,这就容易导致宝宝出现“胃食管反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吐奶”。当宝宝吐奶以后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将宝宝的小脸掰向一侧,让反流的奶液顺着宝宝的嘴角流出来。切忌将宝宝立即抱起,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残留在宝宝咽部的一部分奶液倒灌进气管,呛到宝宝。如果宝宝大口吐奶的现象比较频繁,建议采取少量多次的喂奶方式,不要喂得过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吐奶现象的发生。约在6个月以后,随着辅食的添加以及宝宝胃肠道发育成熟,吐奶的现象也会逐渐改善。
宝宝出生后2天内,大便的颜色会呈现暗绿或者黑褐色,这就是所谓的“胎便”。这是因为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吃下了羊水和肠黏膜,出生后就会排出这种黑不溜秋或者发绿的大便。大约5~6天以后,就会变成普通的土黄色。
2021年01月24日 16:55
2021年01月24日 16:53
2020年06月23日 13:59
2018年03月03日 09:19
2018年03月03日 09:17
2018年03月03日 09:16
2018年03月03日 09:15
2018年03月03日 09:14
2018年03月03日 09:12
2018年03月03日 09:10
2018年03月03日 09:09
2018年03月03日 09:08
2018年03月03日 09:06
2018年03月03日 09:05
2018年03月03日 09:04
2018年03月03日 09:02
2018年03月03日 09:00
2018年03月03日 08:59
2018年03月03日 08:57
2018年03月03日 08:55
上拉加载更多
加载中
没有更多内容了~
出错了,刷新下页面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