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毒在56℃30分钟、紫外线照射、70%乙醇、含氯消毒剂等情况下可灭活。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1、56℃30分钟:如果将登革热病毒放置于56℃的环境中,且持续30分钟,此时温度可以达到杀死病毒所需的温度,因此可以灭活登革热病毒;
2、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若将登革热病毒置于紫外线照射下,也可使病毒失去活性,从而起到灭活的作用;
3、70%乙醇:70%乙醇是一种常用的医用酒精,具有较好的消毒作用,当将登革热病毒置于70%乙醇中时,由于酒精的渗透性较强,可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使病毒失去活性;
4、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或环境的消毒处理。当将登革热病毒置于含氯消毒剂中时,由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次氯酸钠成分,可对细菌蛋白质进行分解,并产生大量新生态氧以及游离氯离子等物质,从而起到杀灭病毒的作用。
对于部分人群而言,在感染登革热后可能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建议及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