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学习中心理疲劳的内涵与特点:在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疲劳,主要指的是因体育学习异常紧张,或练习方式枯燥、简单、多次重复所引发的心理焦虑、不安与疲乏之感。心理疲劳并非由大学生的身体能量消耗所引发的,而是由其主观体验所引发的一种心理倦态,不利于体育学习效率的提高,甚至会引发学生出现厌倦、冷漠等不良反应。心理疲劳多表现为如下情况:学生的动作反应及速度减慢,难以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对学习活动积极性不高、心不在焉,下课后恢复精力、生龙活虎,在运动和训练过程中态度勉强,不愿耗费过多体力、精力投入体育学习中,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厌学、畏学,一上体育课就头痛,见到体育教师就躲避等情况。
体育学习中的心理疲劳,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心理疲劳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的某一项心理机能运转过度所引发的,但所引发的结果并不单纯地局限于这一项机能,还可能会对其他机能产生波及。例如,当大学生出现心理疲劳等情况时,其主观体验为乏力,继而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减退,焦虑、烦躁、易怒,对于原本并不相关的外界刺激也会变得更为敏感,有时甚至由于对某一运动缺乏应有的认识、兴趣,继而产生了消极、厌倦的情绪;2)心理疲劳会导致大学生运动能力迅速降低,使其运动行为意志被削弱,这也是其无意识保护自己的结果,因此,心理疲劳会导致大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及行为消极;3)体育学习产生的心理疲劳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会进入恢复性的调试阶段,有可能复原。交错进行休息和疲劳有助于学生心理机能的改善,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尤其是耐受力。适度锻炼和适应措施可以有效减缓学生的心理疲劳现象。心理疲劳产生后如果不能经历恢复阶段或者恢复不彻底,容易造成疲劳极限的发生,进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出现负面效应。当学生在技术学习中产生疲劳极限时则有可能出现失误。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