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报编辑心理素质提升机制:由上可知,编辑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由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问题。不同的人,其在心理问题上的表现也是不同的,因此,采取单一的措施,难以起到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因而,建议采取多元化的心理辅导机制,以全面提升编辑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抵御不良的心理倾向,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为学报和学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具体而言:
1.创造良好的编辑工作文化环境。根据马斯洛心理需求理论,仅仅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当前的编辑工作者,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学历,有着很高的精神追求。因此,仅仅采用提高物质的手段,不足以弥补他们在精神上渴望得到重视和关注的落差。学报编辑,虽然不直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但是,在科研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高校在编辑工作者的管理上,应当充分重视编辑工作者的主体意识。在一些学术问题上,应当听取编辑工作者的意见,让编辑工作者有一定的话语权。
近年来,学界呼吁制定编辑版权制度,以体现编辑的劳动价值。的确,在当前体制下,编辑长期处于幕后,编辑工作甚至被视为是一种机械性工作而处于边缘地带。无论对于编辑工作者,还是编辑工作而言,这都是不客观的。事实上,编辑工作者所要面临的问题,远远要比作者复杂得多。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如果没有编辑工作者的严格把关,是不可能和读者见面的,也就不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尽快建立编辑版权制度,公平对待编辑的劳动价值是解决编辑心理问题的重要保障。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更容易造成失误。因此,应当尽可能地为编辑工作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充满文化的工作氛围。例如,改善工作环境,让编辑工作者在闲暇之余,可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此外,在遇到一些审稿差错时,尽可能采取平和的态度进行沟通、交流,尽可能减少编辑工作者的心理压力。正所谓“有容乃大”,无论是对于作品,还是对于编辑工作者,都应该采取“容”的态度,让编辑工作者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才能。
2.完善编辑工作激励机制。根据泰勒管理理论,有效的激励可以缓解一个人的疲劳感和倦怠感。因此,在解决编辑工作者心理问题上,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以激发编辑工作者的热情。一是改变薪酬给付机制。从当前所采取的薪酬机制来看,学报编辑工作者的收入和劳动付出是非常不成比例的。因此,建议高校应当充分考虑到编辑工作的特殊性,能够根据编辑工作的实际工作量来支付报酬。二是建立编辑发展机制。对于青年编辑工作者,学校应当大力扶持:一方面要帮助解决青年编辑的生活问题;另一方面应当给青年编辑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提供必要的业务培训以及学历晋升机会等。三是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学报编辑是学校科研队伍的组成部分,在科研成果的取得上,应当得到应有的肯定。此外,在稿件选用上,学校应当充分尊重编辑的意见,充分给予编辑独立的工作空间,减少编辑工作者的心理压力。
3.加强编辑工作者心理健康辅导。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其没有明确的表征,很难被人察觉和发现。因此,必须加强编辑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心理问题。此外,编辑工作者应当学会自我调适。一是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在编辑工作中,出现差错是难免的事情,不要苛求自己不犯错,若出现小问题,不要过分自责。二是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人的发展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急于求成必然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尤其是青年编辑工作者,应当正确意识到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有预先的心理准备。在遇到问题时,应当保持乐观、冷静的心态,积极和领导、同事沟通,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选择消极的逃避或是自暴自弃。三是要选择适当的宣泄方式。作为编辑工作者,应当在工作之余,选择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或是其他文体活动。通过这些正确的途径才能释放心中的压力。四是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编辑工作的确是寂寞的、甚至枯燥的,但是,对于一个热爱此项工作的人而言,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作为一个青年工作者,应当深思自己是否热爱此项工作,是否有决心一生从事此项工作。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足够的毅力去完成此项工作,有足够的勇气去克服工作中出现的困难。
总而言之,编辑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学校应当给予编辑工作者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积极的心理辅助。作为个人,编辑应当正确认识编辑工作的艰苦性,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