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斯金纳的社会理想及其根源是什么? : 斯金纳 (1904—)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04年3月20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部的一个叫萨斯奎汉纳的小城镇上。斯金纳小时候就已显露出发明创造的天才。后来进了汉密尔顿学院,由于对校方的种种陈腐规定感到厌烦,曾以所谓“公开造反” (斯金纳语) 的形式抗议,弄得差点儿不能毕业。后来总算取得英语科学位,还居然成为荣誉学会的会员。他曾酷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只发表过一首无韵诗。从中隐隐约约地看得出他以后的观点。“去解释/并由此抛弃/无意义的应该/无意义的必须/真理的求索只在于/做与不做。”大概也正是由于他开始产生这种操作主义的思想,也就放弃了诗歌创作。毕业两年后,他去哈佛大学当研究生。他在哈佛的生活是清苦的,“六时起床,学习到吃早点,然后到课堂、实验室和图书馆,一天内不列入作息时间表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一直学习到晚上九点整,然后去睡觉。我不看电影或比赛,很少去听演奏会,几乎没有任何约会,除了专攻心理学和生理学外,什么也不读。”好个什么也不读! 读者试想,一个曾经是“诗人”的斯金纳经过两年的寒窗苦读,得出的“真知灼见”能不惊人吗?于是经过几十年的反复实验和斯金纳式的思考,他在1948年抛出了西方轰动一时的科幻小说 (姑妄以此称之) 《沃尔登第二》。
要说这本书的来历,还得从他年轻时的经历说起。他曾参加过一个暑期写作班并得到著名诗人弗洛斯特的称赞,这自然使斯金纳受宠若惊。弗洛斯特曾写过一首诗来描绘其心中的隐居乐土,那个地方被命名为“沃尔登”。斯金纳大概是受此启发,写了一本《沃尔登第二》以此来描绘他心目中理想的桃花源。
大凡科学家在其晚年总要提出一些社会理想以自慰劳累了一生的心灵。深邃如爱因斯坦、波尔; 古怪如脑科学家斯佩里 (这位老先生在晚年竟然放下解剖刀,去研究宗教);而幼稚则莫过于这位斯金纳。他出于一种诚实的偏执,为世人描绘了一幅奇特而又可怕的远景。在他虚构的这个有一千个成员的乡村公社里,生活中的每个方面从出生起,就由积极的强化作用所“控制”。斯金纳坚信只要安排好妥善且精确的一系列程序,就可以通过公社成员的操作来引出奖惩,从而使每个人都具备他应当具备的种种品质。心理学史家舒尔茨写道:“从伽利略和牛顿,经过英国经验主义者到冯特和华生这一漫长的思想路线,在斯金纳设计的社会和他关于人这个机器的性质的基本假定中,达到了它的顶点。”
科学家们崇尚确定性和直接因果性。因此,当他们把实验室里的结果用于人类社会,就易被看作荒谬,事实也是如此。斯金纳假定“行为是有规律的,并且是被决定的……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由一些可以详细列举出来的条件发生作用的结果,一旦发现了这些条件,我们就能够预测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他的活动。”
斯金纳在思想上深受巴甫洛夫、罗素和华生的著作以及实证主义、操作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他以经验资料出发,然后小心地、缓慢地进行试验性的概括。他只用归纳而反对演绎。
斯金纳的思想是矛盾的。有人指责他在提出关于社会的重新设计计划时,就已超出了可以观察的资料;这和他的体系似乎是矛盾的。更有甚者,有人认为,既然在沃尔登公社里人们行为是被弗雷泽(书中主角)等人控制的,那么谁控制控制者?斯金纳没有回答。1966年在美国召开了一次全国沃尔登第二会议,还居然成立了一个名叫双橡的公社。
他曾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科学最高奖——国家科学奖童: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赠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如今斯金纳已垂垂暮年,蛰居于哈佛大学。行为主义 (指那种极端形式) 已成历史陈迹,但明眼人不难看出,当今世上不是还有许多人有意无意地按斯金纳的那套社会理论把世界越搞越乱吗?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24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