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以高热、皮疹、头痛、肌肉和骨关节痛等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可出现出血倾向。
1、潜伏期:通常为3-15天,多在2-5天;
2、前驱期:表现为发热伴头痛、乏力、肌肉或骨骼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1-4天;
3、典型症状:患者突然起病,体温迅速升高至39℃以上,伴有剧烈头痛、肌肉酸痛及全身不适,同时可有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无明显眼结膜充血,但少数患者可出现畏光和流泪。皮疹一般于发病后第3-7天出现,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呈淡红色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常伴瘙痒。此外还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等出血倾向。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如烦躁不安、谵妄等;
4、恢复期: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在发病后10-14天内退热,并逐渐痊愈。
由于登革热传染性较强且易复发,因此建议患者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蚊虫叮咬。
对于登革热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抗病毒药物包括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解热镇痛药包括布洛芬缓释胶囊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片等;抗生素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若患者出现休克,则需进行液体复苏治疗。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24
2023-10-24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