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在古希腊神话里,有个半人半兽的动物,叫斯芬克司,她总是蹲在一座悬岩上,凭借女神缪斯教给她的智慧,向过路人提出各种难题。有一天,俄狄浦斯过来了,他自愿爬上悬岩,解答难题。斯芬克司诡秘地问:“什么动物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所有的动物中这是唯一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动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少的时候。”俄狄浦斯听到这难题,笑着,好象觉得并不难,答道:“这是人啊!在生命的早晨,人是柔弱而无力的孩子,他用两只手两只脚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但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杖而行。”
斯芬克司提出的难题,正是我们人类祖先向自身提出的问题。“人是什
么”,人类在寻问自己的这一刻,意味着人类开始了对自我的探索。
我们人类产生之初是这样,那么,对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呢?同样,便是对自我的认识,古希腊哲学家早就大声呐喊:认识你自己!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有“自知之明”。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在《斐德诺篇》中描写到: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路遇斐德诺,就和他走出雅典西南城门,到伊里苏河边去散步。伊里苏河水碧波荡漾,高大的梧桐树枝叶葱葱,汩汩的泉水清洌澄明,清脆的声音和着蝉儿的歌唱。这美不胜收的自然风景令苏格拉底喜不自禁。一旁的斐德诺非常惊奇,他说:“这是传说中风神玻瑞阿斯掠走美丽的希腊公主俄瑞提娅的地方,你信不信?”苏格拉底回答道:“我没有功夫做这些研究,我现在还不能做到德尔斐神谕所指示的‘认识你自己’。一个人还不能认识他自己,就忙着研究一些和他不相干的东西,这在我看来是十分可笑的。”
苏格拉底说得对,一个人只有认识他自己,才能做别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是谁”或“自己是做什么的、什么样的人”(学龄前儿童除外)都不清楚,我们便很难说这个人心理是健康的。
一个健康的人应该“自知”的内容大致包括:自己叫什么,现在的角色(如我是一名小学生,在班级还当个小组长,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儿子,买东西的时候是顾客,过马路时是行人等等);自己的外貌、品行;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憎恶之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己和周围的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等关系如何,是否愿意与他们相处;自己想追求什么,为什么;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
我们平时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看上去精神不太正常的人站在马路中间比比划划、煞有介事地指挥过往车辆和行人,这就是不自知的一个表现。他把自己当成交警。还有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当你问他叫什么名字时,他说:“我叫大王”,或者说“我是将军”等。最常见的一类,便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看谁都比自己好,自己没有任何优点,自卑到了极点,而且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不能自拔,以致于忧郁、苦闷,感到生活没有意思,想自杀等。实际上,任何一个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一无是处”是根本不存在的。比如,学校里被称为“坏孩子”的孩子身上肯定有许多闪光的地方,而“好孩子”也肯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有人主张把自己按照下列四种情况进行审视,并列表:
第一种,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我”,也就是公众的我;
第二种,别人知道而自己尚未认识到的“我”——疏漏的我;第三种,自己认识而别人并不知道的“我”——隐私的我;第四种,别人和自己都还没有认识到的“我”,即潜在的我。
如果有这么一张“全面的我”,“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也就一目了然,自然便会有自知之明。不过,这张表不仅仅通过自己一个人绘成,还需要依靠别人的认识与评价来共同完成。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