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目标分解模式的建立:1. 自身培养
1.1 正确认识
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一种内隐的观念,这种心理现象直接影响、支配和调控着人的行为。正确的认知行为也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已经流传千年的道家思想正是最好的选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观点,强调万物生成皆有其自然法则,“道”是宇宙万物之根本。通过认知自然宇宙及万物皆受自然规律制约的基本原理,重建认知结构,从而使人站得高远,体悟“上善若水”,不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体现“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道家思想的具体应用【1】。在不断“顺应”和 “同化”环境过程中,以道家思想为基石,构建正确的认知结构。
1.2 持续修正。在拥有正确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要持续的修正。
2. 家庭辅助
2.1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往往是世界上最好、最能干的,他们喜爱父母,服从父母的权威,也极愿效仿他们。
2.1.1 重视心理。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似乎只要把孩子的学习搞好就万事大吉。其结果是孩子只知道学习,不懂得如何做人,以至出现自私、任性、撒谎、不尊敬师长等不道德行为和不会与人相处、性格孤僻等不良心理现象。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家长对此应引起充分的注意,要知道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特征。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能成为优秀人才的【2】。
2.1.2 和谐关系。未成年之前孩子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是会影响其一生的。父母关系紧张、家族关系恶劣,父母间、长辈间的“冷战”受害最大的是孩子。这样的孩子不能得到父母充分的爱,并且还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不信任感,影响到他与同伴的交往以及成人之后的择偶行为,甚至会把问题带到他将来的家庭中【3】。
2.2 持续教育
2.2.1 加强沟通。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或其它事情而忽略与孩子的沟通,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而缺乏父母情感关爱的青少年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和敌对情绪,甚至出现情绪障碍,容易导致子女产生心理障碍。
2.2.2 互相尊重。在孩子充分尊重父母的同时,父母也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与孩子平等相处,有效沟通。
3. 社会关注
3.1 健全体制。在这一方面,国家已经给予一定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索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这标志着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教育部门可借鉴美国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相应的教育法规,制定明确的规范和要求【4】。
3.2 心理机构。心理机构作为专业机构,在整个社会心理健康任务执行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3.2.1 专业队伍。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建设一支心理辅导教师专职队伍,负责建立学生心理状况档案,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开展各种心理辅导、咨询、治疗等工作。
3.2.2 社团作用。由学生自己组织的心理协会对大家进行宣传教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会更容易获得同学们的认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3 教师指导。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最易发现和掌握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培训,以协助专职队伍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尽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5】
3.3 人文环境。一个好的人文环境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社会公众舆论可以直接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24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