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行为问题:过失行为问题
青少年的过失行为问题,主要是指违法犯罪行为和某些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行为。近年来我国刑事案件的特点和趋势是罪犯的年龄低龄化、做案手段智能化和社会阶层的普遍化。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已不再仅仅是家庭和父母文化层次低的原因,而主要是缺乏健康的心理与行为。生理发育过早过快,而心理成熟滞后,使不少青少年产生精神上的烦恼和过重的心理负担,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必将影响社会安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的过失行为问题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做了不少调查研究,并从中总结出某些青少年出现过失行为的征兆,可概括为以下十条:
①讨厌上学,学习成绩很差;
②不诚实,有时逃学;
③偷偷摸摸地写信或打电话;
④回家很晚,夜间也常出去;
⑤异性交往过多,与坏孩子交往;
⑥吸烟、喝酒,出入经营性舞厅;
⑦常去商业区、电影院、咖啡厅等热闹繁华场所;
⑧与家长、老师等成人发生口角增多;⑨服饰上追求时髦、怪异,不符学生身份;⑩零花钱增多,有时不知钱是从哪儿来的。
青少年的过失行为常带有反社会性质,故一般也称为反社会行为。这些反社会行为往往给家庭、学校或社会秩序带来消极影响,造成破坏性后果,因而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青少年的过失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敌视权威
对于那些应该听从、应该尊重的权威人物或规章制度,法律法令,由于不理解而难于接受,并认为是不公平的,总感到个人自由受到限制,因而表示敌意,甚至公开反抗。矛头常针对教师、家长或其他成人;也有的针对校规、纪律条例乃至法律条款等。
例如,一名18岁的男性中学生,小时由爷爷奶奶带着,上小学时到父母身边。他从小学即不太用功,学习成绩较差,父母都是军人,工作忙,没有很多时间具体关心教育他。他利用父母抽屉不上锁的特点,偷偷拿家里的钱花,养成爱吃零食的坏习惯。父母发现后,他不但不承认,还变本加厉,索性用刀子逼着父母给钱花;还把家里的衣服和其他东西拿出去卖掉换钱花。他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里,并在家里破坏、浪费各种生活用品,无法无天。在学校里,也多次破坏纪律,谩骂老师。这是一个敌视父母、教师等成人的典型例子。
(2)破坏公物
这与敌视权威有关,不同之处是敌视权威是公开的、对立的,而破坏公物常常是暗地进行的。他们认为公物是权威者的权力象征,但又不敢公开表示敌视的态度或反抗行为,由于自认为无力应付充满挫折与不公平的世界,即只有通过破坏公物来发泄其敌视权威的情绪。
例如,有些青少年破坏学校的桌椅、图书、树木等;在社会上也有些青少年破坏公用电话亭、路灯、公园花草树木以及各种公共设施等,这不仅在经济上造成一定损失,而且给他人造成各种不便,这种破坏公物的过失行为常常引起公愤。
(3)施虐行为
与前两种过失行为相类似,施虐行为同样是对权威的敌视和反抗心理,但又不能去直接针对其所面对的权威者(如父母、教师或领导者),因而转向于对小动物虐待,或虐待比自己幼小的儿童——小弟弟、小妹妹或其他低年级小同学等,施以淫威,或制造各种恶作剧,例如,罚站、鞭打、污辱、罚跪,甚至故意伤害、残害等等,平时所见的那种专会欺软(弱)怕硬的孩子或成人,也都是这种不正常行为的表现。
另外,日本研究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专家认为,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顶多有两个孩子,即使偶尔有机会打架,也会被父母尽早阻止,他们体验不到互相争夺玩具时对他人的谦让和伤心,更体验不到互相扭打一场、公平竞争、较量的滋味,也不懂得打架的“规则”和伙伴之间友谊的可贵,因而只会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欺侮行为体现了某些青少年的攻击冲动,正是他们心理弱点的集中体现。
(4)离家出走
这是向成人权威反抗的一种表现。由于与父母或教师的对立,一赌气即离家、离校出走,声言自己要独立生活,不再依赖父母,也不要家长、教师
再限制自己的“自由”。
例如,目前离家出走较多的是十四至十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