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军队典型心理问题及治疗50案例 : 【案例1】
小赵,18岁,是入伍1个月的新战士。入伍1个月后,出现头晕、眼花,全身无力,心跳时缓时急。因此,曾多次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转诊到心理科。
一般资料:
经过与其交谈得知,小赵是独子,从小由奶奶带大,老人家很疼爱孙子。小赵当兵之前在家里很受宠爱,来到部队后,紧张的新兵连生活使得小赵感到应付起来困难,加之新兵连无法打电话,不能和远隔千里的家人通电话,长期的压抑、紧张,让小赵出现头晕无力、胸闷气短等症状。
咨询治疗:
小赵的问题属于适应性心理障碍。由于在家舒适的环境与军营紧张的生活差异较大,新兵连紧张的训练任务、紧凑的作息时间安排,让小赵感到无法喘气。加之小赵从小生性胆小,有什么问题不敢和连领导、班长讲,在这样极度不适应和没有合理调节的情况下出现了以上症状。
在咨询中,采用一般心理教育和支持疗法,向小赵解释了他现在出现的这些症状是一个正常反应,减弱他对此的担心而引起的恶性循环。并在和小赵的交谈中了解到,平时他在班里面动作较慢,很多时候跟不上战友,什么事情都慢半拍,因此在集体中总是受到点名批评,让他更加紧张,现在他天天紧张地担心什么时候哨音响了怎么办。
针对小赵的问题,咨询师疏导他要敢于把自己内心的困难讲给班长听,从而得到班长的帮助;还针对小赵动作慢的问题,建议他:可以比其他战友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小赵紧张急迫的心情,教会他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训练,做到对下一个工作心理有所准备。
在疏导之后一周,小赵心慌气短的现象没有了,也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训练生活了。
【案例2】
小樊,新征入伍的战士,来到军营后一直闷闷不乐,个性内向孤僻。班长建议他看心理医生。
一般资料:
小樊,入伍前在高考复读班复读,得到参军机会后,自愿来部队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是,来到新兵营后,发现严格的管理使得他无法适应。最受不了的就是无法与家人和朋友经常联系。因此,内心感到苦闷烦躁,终日闷闷不乐,也不愿与新战友交流。
咨询治疗:
小樊的问题是适应性心理问题,要用一般心理教育疏导方法与其沟通。
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内心有强烈的社交渴望,但因为自信心不足,不敢主动交友,担心自己说错话惹得战友的厌烦,慢慢加剧了内向、孤僻的性格。在与小赵的交流中,须使其了解:军营是一个特殊集体,军营里面的人际关系也是一个全新的人际关系网络。而在新的适应中,同龄战友的支持、鼓励是尤为重要的。当我们远离家乡来到军营时,战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照顾会让我们弥补离开父母、朋友的失落。战友之间的交往更需要理解、信任和支持。首先,要敢于交往,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充分相信自己,自信是战友之间交往的关键。不够自信,便会怀疑别人是否能接受自己,自己想说的话也不敢说,久而久之也就慢慢地远离了群体。其次,要向战友敞开真诚的内心。封闭自己就等于拒绝别人。与战友在一起要真诚地相互交流,有什么说什么,特别是与战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应该把内心话向他们讲出来,让他们看到你内心真实的想法,获得他们的理解。最后,战友之情也体现在付出真心。要赢得友谊,关心爱护他人是首要的,只有你付出了,才能得到战友们的回馈。
在指导和疏解小樊的交往障碍后,小樊能够积极地和战友沟通,慢慢走出了自己内心封闭的世界。【案例3】
小张,新兵连战士,入伍3周。其症状是情绪低落,夜里总是躲在被子里哭,无法投入新环境,无法正常地参加训练和适应新兵连生活。
一般资料:
小张,城市兵,是在家人劝说之下来到部队的。来到部队后总是很想家,没有其他新兵的那种兴奋与激动。有时还感到一阵阵悲伤,常常在夜里哭,不能入睡。白天没精神参加正常训练,也不愿和其他战友交流。
咨询治疗:
小张的这个问题属于新兵常见的分离焦虑,新兵入伍大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朋友,来到遥远的陌生的驻地。一来就进入紧张的新兵训练,而新兵连的生活从睁开眼到闭上眼都是非常紧张的,这就更加加剧了他的不适感。虽然小张的班长很关心他,经常和他聊天、安慰他,等等,这些对于小张有一定的帮助,但依然无法让他像其他战友一样很快适应部队生活。
对于小张的问题,要让他明白:首先,要开始以成人的方式思考和处理自己的问题,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革命军人,而不是依偎在父母身旁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要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经历世界观的深刻转变,能够吃大苦耐大劳,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塑造自己。其次,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军营的各项活动,在训练生活中,不断感受自己的军人身份。在军营的集体生活中,是一个大家互相学习的过程,而且和新战友一起多交流可以获得相互的支持,团结互助共同面对当下的现实困难。共同的集体生活会让每一个新战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班长、排长的耐心帮助与教导,会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最后,更重要的是努力面对自己的个性弱点,磨练自己的意志,这是军队给予每个青年士兵最大的财富。在磨练的同时,要合理地进行自我调节和矫正。使得自己的军旅人生获得很好的开始。
【案例4】
小贾,女,18岁,新兵连入伍2个月的战士。出现三次晕倒,第一次晕倒后,被送往部队医院,未发现任何异常指标,因此连队报告请心理医生会诊。
一般资料:
小贾是家中的独生女,家庭富裕。在家读书时,组织能力、体育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和班里的同学关系也比较好。新征入伍时,要求到特种部队服役,想感受一下最苦、最艰巨的部队生活。
入伍到新兵连后,小贾各项训练都刻苦认真,成绩优秀,得到了班长的喜欢。在最后一个月的体能训练中,小贾不小心扭伤了脚,无法继续参加训练。班长让她每天在宿舍里面看条例,但小贾强烈要求在队列外面站着休息,可以继续学新的东西。等脚伤稍好,小贾就要求继续训练。由于训练掉队,同时发现班长对同班的另一位战友比较喜欢,这让小贾心里很不好受,原本班长很器重她,现在连副班长的当选也输给了那位战友。随后的一次训练集合前,小贾晕倒了。在医院住了三天后归队,回来后总感到胸闷、身体无力、全身发软,无法参加正常训练。
咨询治疗:
小贾的晕倒诊断为癔症发作。
在咨询治疗中,咨询师向小贾解释她的晕倒并不是脑内疾病引起的,使得她能降低焦虑而正确看待自己的病情。再进而向小贾讲解,她的症状是由于发生的生活事件给她带来的内心冲突,精神紧张、恐惧是引发癔症的重要因素。因此,只要能够合理地认识和处理造成紧张担心的事件,就能有效地去除症状。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咨询师和小贾一起探讨她自己争强好胜的个性。分析她的情况:在争强好胜的个性下未能达到自己满意的结果,感觉受了很大打击。加之训练任务越来越紧张,这也让她的紧张恐惧感加重。再加上,原本可以无话不说的班长现在也不“喜欢”她了,在她的内心更加感到孤独、无人关心。越是这样小贾越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赶上去,脚却不听使唤。着急、紧张和压抑最终使她一次次晕倒。当和小贾聊出她的心里话时,她落泪了。
在咨询指导中,教会小贾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鼓励她勇敢地接受挑战,敢于面对失败,放松心情,慢慢参加正常的训练。
经过咨询,一周后小贾工作、训练渐渐恢复了原来的干劲,训练成绩也赶了上来。
【案例5】
小郭,独生子,新兵下连队一个月,出现紧张、胆怯、小便难解现象,于是前来就诊。
一般资料:
小郭,在家是独生子,由于父母工作忙,一直是奶奶带大的。父亲也是某部队的团级干部,对小郭一直要求很严,在个性上小郭比较内向,平日大小事情都要问奶奶。新兵连中,班长和排长都对他很好,凡事都耐心教他。下连队后,和其他新同志在一起,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领导交代的事情他都干不好,经常被班长批评,搞得他现在精神紧张,生怕被班长骂。近几日,连小便都难解。
咨询治疗:
小郭的问题属于成长中的一般心理问题——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当前新战士身上容易出现的,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表现,主要是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面发展不成熟,过分依赖他人,经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指导,遇到事情往往自主性不够,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不行,也不知道如何做是正确的。产生此心理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方面,是从小家人过分溺爱,凡事都由家长代劳,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自信心不够,做任何事情都担心自己做错或做得不好。这样也发展成了依赖心理,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凡事都等着别人来做。
依赖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来到军营,就要告别家庭中溺爱的角色,成为能够独立生活的青年战士。如果仍然带有依赖心理,就会影响个人独立的人格完善,制约人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力,长期下去等于是拒绝成长。
用认知疏导的方法,引导和教育小郭从内心和方法上去除依赖心理。要培养独立的人格,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但是接受他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地依赖他人会限制个人独立潜能的发挥。所以,对于有依赖性格的战士,可以先从容易的事情做起,按照自己对事情的观点和思考去完成,之后可以请老班长或有经验的战友指教,这样慢慢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行为方式。
当内心克服了依赖心理,开始大胆尝试独立行为,就会慢慢地从紧张之中解脱出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战友和领导对小郭的慢慢教导,不能急躁处理,那样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压力。
【案例6】
小谢,新兵连结束,下连队不到四个月,近一个多月来出现心慌、无力、喘不过气等症状,头部紧绷,已经一个星期不参加正常训练了。这次是指导员带他来心理门诊就诊的。
咨询治疗:
小谢主诉,自己头部疼痛已经两个多星期了,说话间,双眉紧皱。经问诊,他这些症状是下了连队没多久就有的,说是下了连队后,老兵都处处看他不顺眼,每次干完活都批评他。现在听见他们的声音小谢就头疼。曾多次来医院检查,脑电图、脑CT检查均无异常。
经诊断,小谢目前的情况属于适应障碍。主要是新兵下连后,面临着“第二适应期”的考验。由于多数新兵尚不成熟而出现心理异常。像小谢这样的情况,也是现在新战士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新兵“第二适应期”的症状背后的心理问题如下:
(1)畏难型。新兵下连队后,训练的强度、难度加大了,执勤任务重了,工作要求高了。有的新兵产生了畏难心理,导致情绪低落,试图回避现实,消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
(2)焦虑型。有些上进心较强的新兵,由于缺乏自信心,担心自己跟不上,产生了怕掉队的焦虑心理。
(3)表现型。一些新兵有一定的特长,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担心别人忽视自己的存在,一旦受到“冷落”,容易产生沮丧、自暴自弃的心理。
(4)偏执型。有的新兵对连队的管理还不够适应,对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里没有数,不能正确地对待干部、骨干的批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
(5)冲动型。有的新兵有热情、有干劲,言语行为无所顾忌,容易与战友产生矛盾和冲突。
(6)孤僻型。有的新兵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特别是下连后压力骤然增大,更加沉默寡言,难以融入集体,严重时甚至会对自己和他人构成危害。
上面这些问题提示我们带兵干部要为他们开好“心理处方”。
一要问、察,在摸清新兵的情况上下功夫。“问”是通过找新兵,找新兵连的带兵干部、骨干询问,找老乡、战友了解,与新兵家长取得联系等办法,探寻他们的心理世界,了解心理需求,掌握内隐的心理活动。 “察”是指带兵干部要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善于察觉新兵的心理渐变过程。可以利用不同场合和时机,采用纵向观察、横向观察和随机观察等方法,及时准确地捕捉新战士心理变化的信息。
二要引、爱,在稳定新兵的心理状态上做文章。“引”是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新兵学习心理学知识,让他们了解“第二适应期”的不同情况,引导好新兵正确对待训练、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不适,诱导他们进行自我调节,减轻心理负担。“爱”是指干部、骨干要端正对士兵的根本态度,耐心细致地讲明道理,持之以恒地做工作,达到深知兵、真爱兵的目标。对心理问题较突出的新兵要予以更多的关爱,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尽量用最自然的办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三要帮、带,在提高新兵的心理承受能力上花气力。 “帮”是指通过一对一的帮助,与新兵共同进步。在训练中,可以找素质好的老兵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不惧艰险的精神,克服畏难、胆怯的心理,尽快适应部队的生活。“带”是指使新兵步入正轨。干部、骨干既要让新兵知道“做什么”,更要让他们懂得该“怎么做”。针对新兵模仿性强、喜欢向干部和老兵骨干看齐的心理特点,干部和骨干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为新兵做好榜样。
相信如果我们多在了解新战士心理特点、摸索科学带领方面下功夫,自然会帮助新战士们顺利度过“第二次适应期”。
【案例7】
小郑,20岁,新兵下连两个月,因失误从二楼坠落下来入院治疗。治疗期间,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兴趣减退,因而请心理科会诊。
一般资料:
小郑,入伍前是大学在校学生,新兵连期间训练刻苦,成绩优秀。下连前因小事和班长发生冲突,后班长向他道歉。但在新兵连结束分到连队,连领导重新调查此事时,小郑觉得连领导的处理方式自己无法接受,和连领导发生僵持。此期间,和战友一次聊天打闹中,不慎从二楼坠地,入院治疗。
咨询治疗:
病房医生反映,小郑不太配合治疗,而且情绪低落,因而请心理医生会诊。
小郑起初来咨询,的确不是很配合,后来慢慢地开始聊自己的内心话。原来小郑住院前,和连里领导发生口角,他觉得连队领导有意找他的茬,不愿回连队。一想到回去的日子,就觉得心烦。甚至想提前退伍。
了解了小郑的心理困惑,明白了影响他治疗的真正原因。咨询师就小郑的问题和他进行探讨交流:
(1)大学生士兵,来到部队会比同龄人更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到部队要有服从大局、牺牲个人的想法,这是需要一定时间去接受和理解的。当然,在这个过程,需要连队领导循序渐进的引导,摸索出适合大学生青年战士的沟通方式。
(2)当然,也要让青年战士理解到,现在不适应的矛盾只是暂时的,毕竟是从旧的生活环境、生活模式来到全新的生活环境中,不同以往的处事方式、新的人际关系、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甚至让他们感到抑郁和无力感。而这样的处境又只是一个过渡时期。要有心理准备才会让他们有信心度过不适感。
(3)这是再次提醒我们的带兵干部,研究新时代下新兵的个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在原有政治引导的同时,辅助与心理沟通的技巧会给工作带来更有效的帮助。
【案例8】
李排长,个性内向,近段时间由于情绪低落,出现回避人群,甚至吃饭也不参加连队统一集合,自己躲在屋里吃方便面已经半个多月。经团卫生队转诊前来就诊。
一般资料:
李排长,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头发稍凌乱。自述近段时间心情抑郁,伴有失眠、头痛、心烦。和人交流时,容易紧张,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来访者无精神病家族史,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应付。经了解,他出生于农村,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并考上了军校,毕业到部队后,感到理想和现实有很大差距,内心一直很抑郁。
咨询治疗:
经诊断,李排长患的是抑郁性神经症。在治疗中,咨询师耐心地向他了解情况,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对于李排长,咨询师表示了对他的同情和关心,降低了他人际沟通的紧张焦虑。在咨询中,了解到李排长从小到大一直是学校的好学生,学习很用功,但因为个性一直比较内向,和其他同学谈不来,慢慢地表现出了不合群。大学毕业后自愿来部队工作,期望部队的大家庭生活能够让自己走出个性的缺陷,但来到部队后发现自己更不适应。了解了李排长的问题后,咨询师告诉李排长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人要主动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等待环境来适应自己,要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来改变自己现有的状态。
针对李排长的人际关系问题和自卑感,咨询师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来访者自患“病”以来,常因小事和连里的战友发生磨擦,现在很少人愿意主动理会他,这使他更加抑郁、焦虑,形成恶性循环。咨询师鼓励他主动和战友们真诚交流,努力改善人际关系,同时,在交往中消除自卑感,在了解别人的同时了解自己,建立自信心。个性的问题虽然很难改变,但还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善、修复,从而克服个性的弱点,获得更大的成长完善。
经过几次治疗沟通,李排长的心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心理上的负担也逐渐减轻,自信心恢复了不少,和战友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改善很多。
【案例9】
小郑,二级士官,独生子,来到部队后不能和战友搞好关系,为此事,和同班的战友动手打过架,被连领导教育了一番后,将其调离到其他班。这次,又是和战友发生争执险些把对方打伤,受到连队处分。排长找其谈话时,发现小郑内心也很想克服自己的缺点,却不知道如何做。
一般资料:
小郑,是80后出生的,又是家中独子,在家母亲一直很溺爱他,家中就是他一人说了算,从来都是说一不二,无理争三分,有理不让人。来部队是父亲的意思,在新兵连也是好不容易坚持下来。下了连后,由于小郑聪明好学,连里的很多事情他都能主动参加,深得连领导喜欢,使得他慢慢爱上了军营,立志在军营有所作为。但是,他发现自己的个性很难和战友们相处,于是求助咨询师给予帮助。
咨询治疗:
通过和小郑沟通,发现他在交往中缺乏宽容心。宽容,就是要求对别人要以诚相待,把每个人都当作独立人的主体,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宽容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它能使人跃上新的台阶;宽容是对人生的理解和挚爱,而不是软弱。
在和战友的相处中,有了这种美德,就会补人之过,容人之过,于人于己都有益。由于是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域的人聚集在一起,战友们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水平、个性特点,这种差异也造成了大家在相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的分歧、误会和磨擦。遇到这些情况,如果我们缺乏大度的胸怀,为区区小事就斤斤计较,动不动就大动肝火,必然会损坏战友之间的团结,甚至影响自己的情绪,干扰正常的工作、生活。
对人宽容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人宽容,表面上可能会使自己感到委屈,心理上一时不平。但实质上,宽容往往也是双向的,只要你宽容别人,别人就会理解你,当你心平气和地宽容别人时,对方也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同战友交往中遇到误会和矛盾时,先想想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先检讨自己的过错,要多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将心比心,体谅别人的难处,倘若对方有一定道理,自己要欣然接受,接受不代表自己无能。在处理非原则性问题时,善于体谅和包涵,善于妥协和让步。这样,就容易使自己心胸开阔。
经过几次沟通,小郑的情况有明显改善。
【案例10】
小谢,刚刚分到连队的学员,任代理排长。因为每次开排务会时讲话结巴,内心很紧张。为此希望咨询师给予帮助。
一般资料:
谢排长自述,自己特别害怕站在队伍前面讲话,平时在台下倒没什么,和战友们的交流也很顺畅,谈笑风生,可是一上台,就变得十分紧张,心中乱如麻,事先准备好的内容此时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记不清,喉咙就像粘住了,怎么也发不出声来。台下的战友们都偷偷地笑话他,这更加让他不知怎么办。他知道他的这个毛病一定得想办法克服,不然很影响自己的工作。
咨询治疗:
在我们的生活中,上台讲话的确是一件让人感到紧张的事情,就是再老练的讲演者上台前也是紧张、焦虑的。尤其是对于新的话题、陌生的人群,等等。
上台讲话紧张最根本的原因是和经验有关系。上台讲话之所以产生紧张心理,主要原因在于经验不足,害怕出丑,担心讲砸了丢面子。对于这样的心理,一方面表明你有进取心和责任感,以及有较高的自我要求,但同时这种要求也更加增加了你的紧张感,如果紧张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讲好话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要消除讲话紧张可以通过积极暗示法来获得改变。
首先,要确立对自己讲话的自信心。自信心非常重要,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成功的自我意象。这种自我意象决定了他行为背后的支撑,如果在你未开口时你就担心、害怕自己讲不好,那么你就会一直受着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象的“诅咒”,事情的结果就真的如同你所担心的一样。要克服这样的心理,须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这是成功的基础。
其次,重复自我训练是成功的垫脚石。对于谢排长的这个问题,最根本也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反复地自我训练。开始可以选一些自己比较容易讲出来的话题,比如,在书中看到的一则小故事,或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等类似于这样的内容,在台下自我演练直到自己脱口而出为止。然后,在每次的集合即将结束时,讲给战士们听。刚开始,也许你依然会磕磕绊绊,但因为内容的简单即使你忘记了,也能够在停顿、思考后继续讲下去。
最后,还是回到任何事物的原貌,那就是要接受自我。接受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表现的不好,不在自责、内疚中给自己负面压力,这对于继续进步起了关键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有弱点,有了弱点改进又需要时间。所以,当这次表现不好时一定不要过分自责,更多的是要鼓励自己下次还会有更多的进步,接受自己每一次的表现。
【案例11】
小刘,第二年兵。有严重的自卑心理。
一般资料:
小刘,入伍前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毅然参军来到部队,想当然地认为到了部队也能干好。由于身单力薄,军事基础课常常拉后腿,于是情绪一落千丈,认为自己是“废物”,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咨询治疗:
作为一名军人,首先要具有健硕的体格,身体健康是参加任何军事训练和部队工作的首位。但是,由于入伍前,很多战士的身体素质并不是很好,来到部队与其他战友们相互比较之下,有一部分战士就会掉队。但在我们军营里流传这样一句话“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来到部队,我们会遇到以往生活中从未承受过的考验,在这其中,我们要顺利应对挫折,战胜自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尝试。
首先,要了解自己性格特点,完善自身人格塑造。心理学把人的性格特点区分为黏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等类型,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知识。对自己的性格特征有明确的认识,正确看待军营生活中各种挫折和坎坷,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理智地对待成功与失败,恰当地调整自己的心境,不断地适应复杂的心理变化。
其次,主动融入军营集体,努力冲淡心理压力。军营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大家庭,各种工作的完成离不开彼此的协作、互助、沟通与交流。集体生活有利于打破心理封闭,营造乐观开朗的心理氛围。在军营生活中,有心理阴影的同志应主动融入军营集体,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和谐的战友关系交往中求得心理减压,使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从而避免各种心理疾病的滋生。
最后,重视军营环境的熏陶,培养军人优秀气质。军队作为一个武装集团,对于其成员的精神气质有特殊要求。军旅生活的耳濡目染,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个性气质。我们应重视这种环境的熏陶,逐步培养勇于牺牲、坚忍不拔、乐观开朗、坦率热忱、雷厉风行的军人气质。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接受挑战,磨练自己的意志,而不是被困难吓倒。
【案例12】
小赵,一级士官,来诊原因是因为在一次全团技术比武上输了,内心很懊悔,以至于正常的训练生活也无精打采,情绪低落。
一般资料:
小赵的个性好强,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多次代表连队参加比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次的全团技术比武,刚巧是小赵转为一级士官的第一次亮相比赛,当然,这次的比武也不同以往,从参加人数和难度上都比以往比赛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这次的比武还邀请了集团军领导。连领导也多次给小赵鼓励,期望他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小赵也把这次的比赛当作对连领导培养他的回报,但却事与愿违。他连前三名都未能争取到,这给他的内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终日陷入低沉。
咨询治疗:
小赵的问题属于常见的心理问题——成长中的挫折。咨询师运用认识疗法和小赵沟通。教会他应该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问题。
挫折,是人在实现自己内在动机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或干扰而体验到的内心的不快和苦闷。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都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失败或挫折,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虽然,这次比武是非常重要的,但即使是失败也不能代表对你的否定。面对挫折,要正确地认识,并适当进行调节。
首先,要更加增强自信心。小赵的这次比武失败将自己的原本的自信心抹杀了,这对未来他再接受挑战是非常不利的。自信是生命最美的花朵,它能使人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坎坷。不要遇到几次挫折就认为自己不行,这样你就真的无法接受未来任何挑战了。
其次,失败是成功之母,面对失败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任何成功都是由一个又一个挫折相连而得的。换句话讲,如果没有失败,成功就失去了使人快乐和兴奋的滋味儿。
最后,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及时进行自我调节。遇到挫折,如果整天囿于忧愁、痛苦和烦恼之中,那就很容易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灰色的情绪。因此,当遇到挫折时,可以给家人、朋友写信倾诉,得到他们的安慰和鼓励;也可以和战友、领导谈谈心,听听他们的意见;当受挫折后,学会转移注意力,积极从事文体活动,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保持心理健康平衡。
【案例13】
小王,男性,18岁,二级士官。一直喜欢汽车驾驶,最近出现从畏惧开车到不敢开车,连里都觉得奇怪,小王也很痛苦,前来就诊。
一般资料:
据了解,小王在家就会开车,入伍后新兵连结束就分到了汽车班,对本职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从未出现出车误点等情况。自诉近一段时间,逐渐开始出现害怕开车,开车也不如以前得心应手,常常出现心跳加剧,呼吸急促,手脚不听使唤,因此差点发生车祸。后来就开始逃避任务,甚至完全不能开车。他自己怀疑患了心脏病,并多次到军地各大医院检查,但结果表明心脏正常,没有心脏疾病。连队领导和战友都很疑惑,他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可担心和心慌的,但无法自我控制。
咨询治疗:
小王的问题诊断为恐惧症。此症状的特点是:①某种客体或情境常引起强烈的恐惧;②恐惧时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慌、呼吸急促、头晕、出汗等;③对恐惧的客体和情境极力回避;④自己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没有必要的,但又不能控制;⑤在预计可能会遇到的恐惧客体或情景时便感到紧张不安,称为预期焦虑。我们发现小王的症状均符合恐惧症。
关于恐惧症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大部分学者认为恐惧与患者过去的某一特定经历有关。
治疗方式采用:①认知行为疗法。以暴露疗法为主,可选择现场暴露或默想暴露。方法包括系统脱敏、想象冲击、持久暴露、参予模仿和强化学习等技术; ②药物治疗。有些严重患者需采取药物辅助治疗,可予以苯二氮卓类 (如阿普唑仑、氯硝安定)、选择性五羟色胺回收抑制剂 (如舍曲林、氟西汀)等药物治疗。
经过两个多月的心理治疗后,小王已逐渐对开车消除恐惧,并可以开始试着驾车,半年后已完全可以正常工作。
【案例14】
小杨,一级士官。因和女友分手,情绪低落,无法进行正常训练工作,特来咨询。
一般资料:
小杨,成长于单亲家庭,初中时母亲和父亲离婚,他和母亲生活。从小母亲就很疼爱这个唯一的孩子,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小时候经常打骂他。小杨从小就担心怕事,谨慎小心。在自己上初中的时候,由于父亲发生婚外恋,母亲发现后天天与父亲争吵,让小杨觉得家里很压抑,父母不久后就离婚了。父母的离婚让小杨更加感到自卑。这时,他认识了技校同班的一个女孩,小杨经常将自己内心的苦闷说给她听。毕业后,小杨就应征入伍了。入伍期间,他和女友一直保持通信,她成为小杨努力训练的支柱。可是,就在他转一级士官不久,发现女友有了新的男朋友。小杨内心非常痛苦。饭也吃不下,工作训练都没精打采的。 咨询治疗:
在小杨的咨询中,理解到作为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对新的感情寄予很重的希望,失恋对于他来说打击很大。然而,失恋几乎又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咨询师用认识治疗的方法和小杨沟通:应该怎样面对失恋呢?
(1)把失恋当作人生的考验。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的,失恋的挫折会让我们成长得更加坚强。
(2)要积极乐观地对待自己接下来的生活。人生不可能只有仅仅一两次的失败和挫折,如果我们遭遇到一次就灰心失望,无限制地痛苦下去,那么对于我们人生的长河,接下来将无法生活。
(3)要从失败中学习到成功的经验。俗话有“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无法避免失败,但失败之后的总结经验,对于指导我们接下来的人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案例15】
小周,通信连一级女士官,经常在连里和其他战友发生口角,一生气就无法吃下饭,胸口感到闷,前来就诊。
一般资料:
小周,东北人,独生女,父母很宠爱她。来到部队后,经常因为看不惯其他战友很多事情,与她们发生争吵。而且自己很容易生气,动不动就生气。
咨询治疗:
小周的问题属于一般的心理问题。通过认知沟通,使其能够获得领悟。
首先,要培养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由于她是独生女,全家人都围着她转。到了部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个性的人聚在一起,肯定会遇到不合自己意愿的事情。革命军人要培养良好的修养、豁达的胸怀。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能容人处且容人,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这样你的情绪就会舒畅,不至于遇到一点小事就想不开。
其次,运用合理的方式及时消除压抑的情绪。当发生不愉快的时候,找个要好的战友,和她聊聊,听听她的劝解,内心压抑的情绪就会得到及时的舒解。有人帮你一起分担痛苦,就可以减轻痛苦。
最后,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当我们遇到不开心、不顺心的事情,可以借助其他方法转移一下关注点,分散一下对不愉快事件的纠缠。听听音乐,美好的音乐会让我们憋闷的心情舒畅很多;运动也会使人在大汗淋漓之后,心情畅快,等等,很多方式都会帮助我们舒解烦闷。
【案例16】
李排长,新任排长一年,感到排里总有几个战士不服管理,也给予他们以警告,可还是不见效果,因此烦心,前来咨询。
咨询治疗:
此案例属于技巧指导。李排长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想带领全排争取好的成绩,在连里争先创优。但排里总是会冒出来一些战士,不服从管理,干活讲条件,对全排的管理造成了干扰,多次批评也不见效,这让他很烦恼。在咨询中,就管理当下青年战士和李排长进行沟通。
首先,要了解当前青年战士的性格特点。青年士兵的自我意识较强、自尊心强、个性逆反,而自我管理能力却不强。了解他们的这些特点,就有助于采用有效的方法和他们沟通,而不是一味地用惩罚、批评来解决问题。
其次,排长是一排之长,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无论什么事情要尽可能地带动大家一起来完成,你的带头作用就是最好的教育语言。这就是率先垂范的重要性。其他的战士才会从排长身上看到榜样。
最后,要善于思考管理中的问题,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干部的管教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战士的情绪。很多时候,战士的逆反心理是由于教育者说服、教育方法简单生硬造成的,正确的方式是在认真分析之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得战士接受。
【案例17】
小章,入伍下连的女兵,因内心苦闷写信给咨询师。信件如下:
您好,我是从农村来的,下了连发现老班长们都很漂亮,而自己又胖又丑,很自卑,自己很讨厌自己!我现在很苦闷、彷徨,不敢与战友们说话。请求您的帮助!等您的回音!!
一般资料:
从信件中,了解到小章是一位农村入伍的女战士,到了部队和城市兵一比,感到自己的体型和外貌都比她们差了很多,对自己充满自卑,因此不敢多和她们讲话,长此以往,内心感到苦闷。
咨询治疗:
针对小章的情况,通过信件回复的方式达到疏解治疗的目的,回信如下:
您好,小章同志,就你的情况我谈谈自己的想法。你自卑的心态并非一日形成,我想你肯定做过很多的努力试图超越自己,摆脱自卑感的困惑。但是努力的结果可能不如你意,有时候甚至还会使自己在自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克服自卑,首先要客观地认识自我。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那么,为什么认识自己会如此之难呢?这主要是因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形象不能进行直接的观察,人只能从自己行为的结果或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评价中获得信息,从而形成对自己的间接认识。但有很多主观原因导致自我认识与真实自我差异。自卑者,是自己发出暗示的信息认为不行。如何走出否定意识?你可以将自己的每一条优点列出来,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它,经常看,最好背下来。通过集中注意于自己的优点,你将在心里树立信心: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的人,你绝不比他人差。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做对一件事,就要提醒自己记住这一点,甚至为此酬谢自己。
其次,要建立一定的现实期望。自卑者经常过分敏感他人的评价。对他人应建立现实的期望,要打破十全十美的幻想,不要希望所有的人都会给你一个好的评价。
最后,对生活采取开放态度。自卑者往往是自我封闭,少与别人接触,缺乏尝试新生事物的勇气。因此,要解除自卑,需要打破这种自我封闭,要友好地接纳别人,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建立多方面的爱好,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建立这种生活态度对消除自卑有着重要作用。
以上是我对你的一些建议,希望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好好运用,早日走出自卑的阴影!
【案例18】
小高,23岁,一级士官,司机。最近总是失眠无法入睡,晚上睡不好,白天没有精神,开车经常出现走神,请了病假前来就诊。
一般资料:
小高自述自己这段时间来精神萎靡不振,夜里睡不好觉,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头昏脑涨,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对什么事情也不感兴趣。小高做了相关检查均无异常,他却担心自己“伤了元气”。小高的话语中似乎有什么东西隐瞒而未说。咨询师慢慢引导小高敞开心扉,原来,他有很长时间的手淫历史。近来,越发控制不住自己,次数越来越频繁了。他为此感到非常担心。每次手淫后,他都陷入后悔和自责之中,发誓以后再也不干了,但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咨询治疗:
小高所面临的问题,对正值青春发育期,或发育后的青年是一个常见问题。适度的手淫不会对身体及以后的性生活带来什么伤害,因此,手淫本身被视为一种正常的普遍性行为。对于未婚男青年,适度手淫可以缓解紧张。对于手淫,很多青年有过多的负罪感、自责感,这是不恰当的。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度,如果过度对身体是不好的。在咨询中采取认知行为治疗。首先,向小高进行正确的性知识、性教育来帮助他对手淫行为的认识,同时,和小高共同商讨制定每日的生活作息、行动计划,尽量将日常生活安排得丰富充实,减少独处的时间,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动,过度的手淫行为一定会得到控制,而所谓的一些身体症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不治自愈。
【案例19】
小林,23岁,司机。半年前一次出车因为躲闪一辆抢道的地方车险些翻车,自此后因为担心、害怕而无法开车。近1个月来,感觉胸闷、气喘、心跳加速,认为是得了心脏病,经常跑医院,后来诊断为神经症。这更加让小林恐惧,内心感到很痛苦,转诊到门诊心理科。
一般资料:
根据小林车队战友的反映,小林性格谨小慎微,平时办事就放不开,又对自己的身体比较关注,有时出车回来较晚,小林还担心自己身体跟不上给自己买补品吃。半年前的那次事故并未造成翻车,只是有惊无险,但给他留下较大的阴影。
咨询治疗:
小林的症状为不定时突然发作,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发作时出现心慌、出汗、胸闷、呼吸困难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严重时会有晕厥,每次发病时间一般在10分钟到30分钟,会自然好转。根据这样的症状表现,诊断小林是惊恐发作性焦虑症。
小林现在不能执行出车任务,也不敢一个人独处,参加集体活动也感到非常不适。针对小林的问题,首先用量表评估来辅助诊断,量表评估结果,小林的焦虑指数高于常人。再通过解释病情,让小林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症状。
小林最开始是因为一次险况给自己带来了恐惧,之后因为恐惧让自己变得对任何有危险的情况都保持警戒,这样就让自己对很多事情产生了焦虑。
对于小林的症状,我们采用系统脱敏法治疗。可以让小林通过反复蹲下、起立引起心慌、气喘。此时,小林担心自己的“心脏病”发作,但坚持让他继续,并且引导他感受快要“发病”时的感觉和仍然没有发病的过程。治疗结束后,和小林沟通他焦虑感受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是他的感觉,而并没有“发病”。
这样的脱敏治疗反复几次后,小林的焦虑经测试明显下降,不到半个月就可以出车了。
【案例20】
李班长,二级士官,9月份即将参加全战区的专业比武,在集训队的第一次模拟比赛训练中,成绩较差,出现失落感、抑郁情绪。集训队领导担心他一蹶不振,让他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一般资料:
李班长,来自农村,个子不高,平常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言语,但工作很认真。这次单位推荐他来参加全战区的专业比赛,他一来就感到自己明显不如其他参赛选手。感到自己是他们中最差的,心情很难受。在和咨询师的诉说中,似乎眼里有压抑的泪水。
咨询治疗:
李班长在接受新的挑战时表现出自卑,没有想着如何积极地去挑战它,而是在内心选择了退缩。
在咨询中了解到,李班长连续三年都是优秀士兵,应该说,在内心他是有能力的。那么,面对当下的困难,如何引导他勇敢地面对呢?
第一步,要帮助李班长将他内心的担心、焦虑等不良情绪宣泄出来,调整他的心态,使他能够积极地面对这次挑战。李班长刚来的时候,情绪很低落,他认为自己是集训队里最差最笨的,他可能无法完成领导交给他的任务。这时他面对挫折贬低了自己的价值,我们要通过他过去取得的成绩来确认他的价值和能力,进而调整他的心情。
第二步,将李班长关注的角度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李班长这次的成绩虽然不理想但并非最差,而是在集训队中居于中间位置,但他却总是与比自己好的人比较,感到自己处处都不如他们,越比越差,事事不顺心。自己原来在单位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而来到这里,用他的话说“和他们比起来根本看不见我”。这里我们要引导李班长,不能只是横向地和别人相比,更多的时候要纵向地比较自己的成长过程。越是与他人相比,就越感到灰心丧气,我们的第一个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要我们每一天都比昨天有进步,那我们就会感到快乐高兴。虽然,我与别人相比仍有一段距离,但是与自己相比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第三步,当然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面对眼下的挑战应该如何采取行动。面对当下李班长面临的挑战,建议他分析落后的原因,是心态问题还是专业技术的差距。如果是心态问题,那么通过前两步的处理,应该会有好的转变;如果是技术的差距,建议他虚心向成绩优秀的战友请教,和他们一起努力,刻苦训练,共同进步。只有改变行动,情况才有可能发生改变,否则,将停滞不前!
在帮助李班长的过程中,提高他的自信心才是最主要的,所谓自信心,就是使人通过改变对不利环境的认识,来增强对自我的良好感觉。自卑,就好比是情绪中的流感。人的体质越好就不容易被感染。同样,人的情绪自控能力越高,也就不容易陷入自卑的沼泽。
【案例21】
小黄,22岁,一级士官,某全训部队战士。近段时间来,小黄单位迎接各级领导的各项检查,单位的干部、战士除了白天正常的学习训练,晚上还要加班准备检查内容,同时正常的站岗执勤,一点也不能误。小黄这几天突然出现喘不过来气的感觉,为此前来求诊。
一般资料:
小黄自述,来到部队之后,只有新兵连的三个月感到又苦又累,体会到了当兵的感觉。之后,下了连队就是没完没了的检查,他们除了站岗执勤,就是不停地重复枯燥的专业。由于他们单位是全训单位,上级领导都很重视,常常有工作组下来,他们每天就忙于应付检查组。感到当兵太苦、太累、太没有意义了。
咨询治疗:
小黄的问题是现在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当下,我们的战士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都很好,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得到锻炼,便送其到部队。军营严格的封闭式管理,繁重的训练和各项任务让很多战士产生怕苦怕累的畏难情绪,也有一部分战士怀着满腔热情来到部队,发现军营和自己想象的不同,也吃不了这种单调的苦。就此,我们要从认知上帮助他们。
首先,要正视苦与累的客观存在。在我们生命的长河中,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苦与乐。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付出艰辛。由于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时候我们的苦与累,父母都帮我们处理了,当我们离开家,有更多事情要我们自己独立面对时,我们会产生畏难怕苦的情绪。当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家要多想想你心目中的伟人,通过了解和阅读他们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对于军人,苦与累是与我们相伴的,只有接受了苦与累是客观存在的,并时刻与我们相伴时,你才能正确面对它。
其次,要正确认识苦与累的价值。当我们遇到苦与累时,要多想想它的价值。一是它有利于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品质。苦与累是部队给我们的最好馈赠,是锻造我们吃苦耐劳优秀品质的最好途径。这种品质又是非常有利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很多曾经在部队受过训练和锻炼过的青年,当他们回到地方时,他们比地方青年更敢于面对困难,他们的吃苦精神也让他们赢得了自己人生的宝贵价值。
最后,在认识到苦与累的价值后,我们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以苦为乐,培养自己的乐观主义精神。军旅人生是一首绿色乐曲,而苦是其中一个音符,没有苦,人生的乐曲就缺少波澜起伏,人生就平淡无味。有了艰辛的付出之苦,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培养我们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一切。
【案例22】
小夏,23岁,一级士官。前段时间因为失恋,情绪不能自拔。内心感到很痛苦,无人倾诉,前来求助。
一般资料:
小夏父母是在镇上做生意的,家庭条件不错,但因为父母工作很忙,小学开始就只是外婆照顾他。初中快毕业时,他和班里的女同学确定了恋爱关系,参军也得到了女友的支持。到部队后,女友经常来信给了他很多支持和鼓励,小夏也计划着退伍后立刻和女友结婚。可就在上个月,小夏回家探亲时,发现女友有了新的男朋友却一直没有跟他说,这件事对他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使他无心进行正常的生活,他甚至有报复女友的想法。
咨询治疗:
这次的情感失败让小夏体验到了挫折与失落,他出现了睡眠障碍。他比其他人似乎有更多的抑郁。这和小夏的成长经历有关系,小夏从小就很少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一直由奶奶带大,比较胆小,奶奶平时和他的交流也比较少,造成了他从小对爱的缺失。又由于他很少和奶奶进行深度的交流,他也不太会用言语表达自己,习惯把自己的感情压抑在内心。
对于他的治疗,治疗师可以采用图画治疗。给他一张白纸,让他用笔表达自己的情绪,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种方式采取的是图画治疗。小夏画了个房子,房子里面有很多东西,在画的过程中,小夏无声地落泪了。
图画治疗,常常用在来访者不愿意用语言表达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让来访者自己在图画中体会自己的感受,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这对压抑型的来访者很适用。
之后,和来访者一起讨论了这次失恋对他的意义。这次的失恋,除了对女友的割舍外,让他体会到了再次的被抛弃,他想起小时候,他很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有父母陪他一起玩,但记忆中却从没有过,他在内心中一直认为父母是不爱自己的,所以把他随便抛给奶奶。和女友在一起时让他体会到了从没有过的快乐,他感到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在意和爱他的,可是没有料到受到再一次的抛弃,这沉重地打击了他。
对于小夏,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让他领悟到失恋激活了他早年的创伤。当他明白他对失恋的痛苦更多的是想和最亲的人建立联系时,他抑郁的心情得到了缓解。
精神分析治疗,是将来访者此时的症结和早年的经历相连,当来访者领悟到此时的情绪症结来源于早年时,就会清晰地处理好当下的情绪困扰。
【案例23】
刘班长,一级士官,近段时间情绪低落,工作训练也常常请假,连长发现后,与之谈话,刘班长都说没什么。经班里同志反映,刘班长在今年的入党落选之后便出现了情绪低落。
一般资料:
刘班长,城市兵,在家是老大,下面还有个弟弟。父母将他送到部队,希望他能在部队有所作为,小刘也很争气,在新兵连中因为表现出色被挑到团里最好的连队,一直很受重用,今年他主动申请入党,连里也把他列为考察对象,但年底因为名额限制没能给他入上,刘班长怎么也想不通,情绪上出现低落、抑郁。
咨询治疗:
对待战士在利益分配上出现的情绪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它是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思想问题主要是常常与人的价值观以及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相联系,带有明显的政治和道德色彩。具体地说,思想教育是要针对官兵在学习、工作、训练和日常生活中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疏导,解决官兵的社会倾向问题,包括政治信念、思想倾向和伦理道德标准,进而强化官兵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而心理问题,则是针对官兵的心理困惑、心理矛盾,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确立自我价值,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刘班长,因为入党落选而感到情绪低落,经过访谈,他讲出了内心的情绪。小刘觉得自己努力干了这么久,就是想入党。可是,名额却给了他班里的另外一个战友,他觉得肯定是那个战友走了后门,内心觉得自己没关系网,干得再好也没用。所以心情很不好,也打不起精神了。
对于刘班长这样的经历,我们应该如何和他讨论呢?
首先,对刘班长的努力工作表示肯定,对他目前的失落也表示理解。我们在做心理治疗时,理解和同情是首要的,只有理解了来访者的遭遇和心情,才能和他有进一步的沟通。
其次,针对此次入党落选的事情和刘班长讨论,他自己以往是怎么面对这样的挫折的。讨论中发现,刘班长以往的经历都比较顺利,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我努力了,就都能实现最初的目标”。在此时,引导刘班长感受一下“如果我努力了,却还是没有实现我的目标”他会怎样?刘班长说自己会很难过,心里不好受,不知道怎么办?就像现在这样。这一步是让刘班长感受为什么自己面对当下事件情绪反应如此强烈,这和他从未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有关系。
最后,引导刘班长了解人生的经历中,不如意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总会与我们相遇的。那么,遇到了它们,我们该怎么办呢?
经过认知访谈,刘班长的情绪得到了舒缓,他从中也领悟了很多,能够面对和接受客观事实了,而不是选择逃避和否认。他也给自己定了下一个目标:继续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
【案例24】
赵排长,28岁,大学毕业分配到部队工作,身材高大,各方面素质不错。这次来诊,主要是想和咨询师谈谈自己的情感。
一般资料:
赵排长,大学毕业分配到部队,工作肯干,领导和战友们都与他相处得很好,领导都很关心他的个人问题,给他介绍了很多女孩子,但他都没有看上。也有几个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无法接受她们身上的缺点,最后还是分手了。现在,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家里也催得很急,他自己也焦虑,可是还是没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自己也很想能够将就,但却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咨询治疗:
在情感问题的处理中,采用精神分析疗法咨询。
首先,要了解赵排长的相关成长史。赵排长生活在家教较严的家庭中,父亲比较粗暴,母亲又是一个很挑剔的人。他以往曾经带过几个女孩到家里,母亲虽然没有正面给女孩脸色,但是事后都在赵排长的面前说了女孩的这样、那样的缺点。父亲对于赵排长的感情是简单粗暴的,他一直反对赵排长过早交女朋友。现在,家人也很着急赵排长的个人问题,整天催他早点成家。倒是赵排长自己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感。
经过访谈,分析赵排长目前挑剔的态度是内化了母亲挑剔的态度,母亲的评价方式在他的身上出现一个重复,而这重复又是赵排长自己所无法克服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将赵排长以往相处的女孩一一罗列,让他说说她们的缺点,他一口气说了很多。接着,让他说说她们的优点,开始他想了很久觉得似乎没什么优点,在治疗者的引导之下,一一列举,居然发现了很多他之前没有发现的优点,做完这些事情后,赵排长自己感叹地说从来只看到她们的缺点,没有发现她们原来还有很多的优点。治疗者抓住此时的时机让他领悟到,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一面,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如果只是一味地强化别人的缺点就会无法和他们相处。
当然,通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分析处理赵排长早年的人际模式给现在情感交往带来的困扰,进而让他自己获得修通和领悟。父亲的简单粗暴、母亲的挑剔,让赵排长在处理亲密关系上没有好的榜样效仿,这样在成年时处理自己的亲密关系上,要么就像母亲一样挑剔,要么就像父亲一样简单地推开。和赵排长一起共同探讨他现在的模式是重复早年亲密关系的模式,使其从中领悟用成熟的成人方式与他人相处,特别是领悟亲密关系相处的模式。
通过咨询,赵排长内心获得了领悟,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尝试改变,咨询目的达到。
【案例25】
小张,司机训练大队的学兵,第二年兵,因和学兵班长发生冲突,一时想不开,出现低落、叛逆,近一周来,不参加正常行车训练,领导、干部找其谈心也不愿理会,大家怀疑他心理有什么问题,劝其前来就诊。
一般资料:
小张来诊时,态度很不配合,咨询师的几次问话都不理会,此状态让人担心。咨询师此时让陪同小张一起来的学兵班长和排长回避后,和小张谈话了解到,小张在家是独子,平日也很听父母的话,这次入伍也是自己的意愿,来到连队大小工作比较积极主动,得到连领导的好评,并推荐他来学车。
这次和学兵班长发生冲突的事是这样的:周末,小张连队的战友过来办事,约小张一起出去吃饭,小张便找班长请假,四处找班长没有找到,于是就和中队长请了假,后来忘记跟班长说。班长叫人去找他,小张想反正我和中队长已经请了假了,也就没回去。班长感到很没面子,等小张和战友回来后,当着战友的面狠狠地批评了小张,小张觉得很伤自己的自尊,一怒之下和班长顶起来了。这一顶不要紧,队里上下都知道了。小张感到压力很大,一时无法走出来。
咨询治疗:
了解到小张经历的这件事情后,咨询师和小张一起交流了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感受,小张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小张觉得这件事情自己并没有多大的错误,是班长错怪了自己,感到心里很委屈。班长还不由分说地当着战友的面训斥了他,这让他更加难堪。他一时冲动才和班长吵起来,现在全队都知道他和班长吵架了,又担心自己的事情被单位知道,给单位抹黑,也辜负了单位领导的期望,感到心里压力很大。
针对小张的心理问题,运用理情认知疗法,找到影响他情绪的不正确认知,那就是他认为这次事件一定会让单位领导对他失望;他认为这次事件一定会让班长对他产生厌恶,以至于他今后的学车训练中,班长肯定会不愿意让他多学。一想到这些,小张就再也无法像原来那样安心学习了,以至于几次训练他都拒绝参加。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和小张一起讨论他的这两个不合理认知的绝对化,即将一次的错误等同于否定了自己的全部。也正是这种绝对化认知让他产生了抑郁的情绪,无法参加正常的学习和训练。在咨询访谈中,小张也明白了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并且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豁然开朗,并表示回去后会像以前那样积极努力学习、训练。
【案例26】
小贺,某步兵连班长,二级士官,近段时间,排长发现小贺经常对班里的战士发火,甚至出现了体罚战士的现象,便找其谈心。小贺也表示,自己要是一遇到什么不顺的事情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班里的战士哪个稍微做得不好,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发雷霆。时间一长,同志们对他的这种脾气都有看法。为此,他自己也很苦恼。
咨询治疗:
我们常常说,心理治疗并不是有了疾患才来救治,其实,心理咨询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小贺这样很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完善自己的性格,这也属于心理治疗的范围。
发火,称为怒。这是人对自己不满意的事情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在愤怒的时候,常常容易找发泄对象迁怒于他人。怒在特殊的时候有他的积极一面,但在多数情况下,怒更多的是消极的一面。当人在发怒的情况下,既危害了自己的身心,又容易失去理智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发火,不仅会影响同志间的团结、影响工作,还容易激化矛盾,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努力避免发怒,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试一试:
(1)心理学家忠告我们说:“气量大一点吧,如果我们每件事情都要计较,就无法在这个大千世界中生活下去。”我们要保持克制情绪,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有修养的人才有克制自己的能力。一个人胸怀坦荡,就不会为琐碎的小事而随意发火。即使遇到有不顺心的事情或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也能做到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平静地处理矛盾。所以,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是我们要不断努力的。
(2)当遇到冲突事件时,一个制胜法宝是什么呢?即沉默。沉默是最安全的策略。当你意识自己要发火时,最好约束好自己的嘴巴,让自己强制性保持沉默,可以在心中默数30下,如果30下不行至少再默数10下。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吃饭的时候,吃完一点后还很饿但此时停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吃,你就发现好像没那么饿了。所以,当你要发怒的时候,也可以试一试这个法宝。
(3)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受到令人发火的刺激时,大脑会产生强烈的兴奋灶,这时如果有意识地在大脑皮质里建立另外一个兴奋灶,用它去取代、抵消或消匿引起发火的兴奋灶,就会使火气逐渐缓解平息。例如,转移话题,找其他开心的事情去做,听一些舒适的音乐,等等。等平心静气后,再理智地处理问题,你就会发现你已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案例27】
小王,二级士官,司机。因为几次开车时,险些遇到事故。教导员找他谈了几次发现起效不大,便建议小王找心理医生聊聊。
咨询治疗:
小王这段时间开车自己也感到心浮气躁,几次险状也让自己吓坏了,可没过多久又把这些丢到脑后了。这次是主动找教导员谈心,请求帮助,教导员建议他来找心理医生聊聊。
咨询师在和小王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小王的确存在一些不良心理,因而影响了安全驾驶。不良心理,就是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或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心理上产生的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问题。驾驶员比起其他岗位更需要我们及时处理好自己的不良心理,在行车过程中,任何不正常心理状态都可能导致车毁人亡。小王和咨询师一起分析了影响他这段时间安全驾车的心理。他觉得在行车过程中,自己的优越感比较强,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是老司机,入伍前就开了很多年车,来到部队,新兵连结束就分到了汽车连,很快就担任了教练班长。他`觉得自己的车技在连里是数一数二的。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由于地方政府给了部队军车特殊的待遇,行在马路上,无人能管,无所不能,也就掉以轻心。小王又分析到,还有两次差点出事,是他趁出车办事之机,绕到老乡那儿,倒是没喝酒,但一聊就耽误了回队时间,返回的路上,高速驾驶,险些出事。
在了解到这些后,小王也感到自己的这些心理会害了自己,但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克服?
咨询师和小王一起讨论并得到应对不良心理的方法:
(1)可以用一些警示自己的小标语贴在车窗明显的位置,上了车后,认真地在心里念上三遍。在行车过程中时时提醒自己,不断调整心态,纠正自己特权化的骄傲心理。
(2)驾驶时,我们要尽量处理好自己平时生活中的烦恼,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执行任务。那么,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烦恼、不开心时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呢?要及时地将其宣泄出来,不要压抑在自己的内心中。否则,长此以往,就会形成郁闷的情绪。我们可以找谈得来的战友、老乡或连队干部尽情倾诉出来,也可以打电话和家里人聊聊,听听他们的劝解,也可以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把自己的烦恼都倾诉在日记本里。
如果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就能完成好我们的工作任务。
【案例28】
小卢,三级士官,来自农村,今年是服役的最后一年,这段时间,吃不好睡不好,晚上常常失眠,白天一点精神都没有,只有到了中午可以多睡一会儿,可是稍稍睡上一个小时,晚上就无法入睡,这两天来门诊看病,想拿点治疗失眠的药。
一般资料:
在初始访谈中,了解到小卢现在主要是为自己离开部队后的未来发展犯愁。到部队已经10多年了,感觉自己和这个社会距离越来越远,现在突然要回到地方去适应社会,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怎么做,心里很没底,感到前途一片渺茫。每次一想到这,就头疼,吃不下睡不着,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半个多月了。
咨询治疗:
小卢目前的状态需要药物治疗以缓解他失眠的状态,因为失眠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长期下去会大大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当然,我们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药物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要和小卢一起讨论一下他目前面临的问题,让他能够在回到地方后有个方向,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可以说小卢面临的问题,也是令我们大部分复员退伍士官困扰的问题。大家可以通过下面的思考来处理好这个问题。
当然首先是要坚定信心,充分地给予自己自信心。我们可以客观地思考一下,入伍这么久,部队锻炼了我们哪些优秀的品质。大家可以拿出一张大白纸,把在部队学到的、拥有的优秀品质、性格、优势一一列出来,看看都有哪些。这是合理地认识自己,也是在回到地方之前给了自己一个积极的自我画像,这画像会激励大家有坚定的信心接受未来的一切挑战。
接下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目前的资源,想好自己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自己离开部队后的生活、工作。有的人可能希望能再学点文化课,有的人也许家里有某些资源可以帮自己解决下一步的就业问题,还有的也许想自己到地方闯闯、看看,挑战一下自我。这些都是具体的、可行的,也是很好的。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接受了一份工作,我们可以怎样去做?可以虚心请教、可以勤学苦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部队练就的好的品质,将它用到以后的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可以从不会到会,从会到做得更好。那么,我们将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和小卢聊了这些,他焦虑的情绪缓解多了,同时也充满了信心。最后,我没有给他开药,决定依靠他自己克服焦虑情绪,重回正常的睡眠状态。
【案例29】
小赵,二级士官,分队长,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前来咨询,初来时,心情很忧伤、很痛苦。开口便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有心理问题。在咨询中较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能主动配合治疗。
一般资料:
小赵自诉,近几个月来,自己有个坏习惯,就是会反复锁车门,因为自己是车队的分队长,原先只是自己出车后,反复检查车门是否关好,不管关好与否,都要反复打开关上,后来对其他同志出车回来后,也反复检查。明知道这是没必要的,可是却无法控制自己,感到很痛苦。
咨询治疗:
从小赵的主诉中,判断小赵患了强迫症。在咨询中了解到,半年前,小赵有一次出车,结果忘记锁车门,吃饭结束后猛然发现,吓坏了,从那以后他便渐渐出现这种症状。
小赵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忘记关车门这件事情导致小赵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导致自信心下降;二是自己是车队的负责人,强烈的责任心造成了强大的压力,当在正常人头脑中也会出现的关了车门一次就够了,他却开始对自己怀疑; 三是久而久之脑子里总是有“我是否关好了?”的疑问。咨询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减轻压抑。要使其能正确看待心理问题,不能把自己头脑中出现的一些不合情理的想法、观念就认为是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要自我接受这些观念或想法,消除自己心理上的不良阴影。治疗过程中,使小赵认识到,头脑中出现的各种观念、想法,人人都会有,要顺其自然,要接纳它的存在,不要过分地克制,从而打破了交互抑制的过程,也就减少了强迫症的出现。
(2)运用归因理论对失败有正确的归因。通过对其能力的反复辩析,使他认识一次粗心是可以原谅自己的,不能因一次疏忽就否定其现有的能力。
(3)改变其生活的模式。强迫症患者大多出现不好动的现象,喜欢想问题,这也表明改变来访者的一些固有生活模式有利于减少强迫症的出现。
【案例30】
陈排长,新兵连排长,最近一段时间常常睡不着,想服用安定等药物来帮助睡眠,但又觉得自己没什么,有些拒绝药物。趁着心理医生下连队讲课期间,前来咨询。
一般资料:
陈排长,今年是第二次担任新兵连排长,两年前也带过一次新兵。就他自己讲,觉得今年的新兵特别难带,要求多得要命,什么都得给他们交代一个为什么,动不动就把你告到连长那儿,说你不尊重他们。陈排长觉得特别苦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咨询治疗:
陈排长失眠是因为工作犯难,而对待工作问题又是一个发展性的问题,这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可以采用心理教育的方式和他一起交流。
很多新兵是90后的一代新人,受中国经济社会多元化的影响,他们的心理特点我们要了解,主要有如下几点:
(1)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思想认识复杂而活跃。
(2)内心向往民主、平等,追求平等的意识也是青年自我意识的表现(最重要的是要对青年战士的独立人格和个性给予尊重)。
(3)他们参与愿望强烈,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别人把思想观点强加给自己;他们普遍对“灌输式”教育方式不感兴趣,对“命令式”管理方式产生逆反。
(4)模仿心理。
(5)新兵的内心世界是要比士官敏感些,心理的承受力也相对弱些。新兵参军入伍,环境变化大,角色转换突然,往往适应不了快节奏的生活,容易紧张;适应不了高强度的训练,容易疲劳;适应不了严格的管理,容易压抑;适应不了与父母、亲人的分离,容易思虑;适应不了工作训练的挫折,容易失望。于是会出现强烈的角色适应障碍。
了解上述情况就要求我们一线带兵人要遵循心理规律,科学管理战士。
(1)由于他们受多元化思潮的影响,要多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在了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2)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在引导他们服从部队各项条例时,讲清道理后再令行禁止。
(3)强制性灌输的教育越来越行不通,这就要求我们带兵人多赋予他们自主的能力,采用多样性教育的方式管理。
(4)当然,带兵人要率先垂范,一个好的榜样可以带动一大片战士,好榜样最值得尊重和效仿。
(5)针对新兵的脆弱性,带兵人可以在尊重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培养,可以多在训练中磨练他们,少在自尊上给他们“挫折”。
遵循心理规律科学带兵也是时代赋予带兵人新的课题。
【案例31】
沈班长,三级士官,年底即将复员。和部分将要复员的战友一样,他最近也出现失眠、焦虑症状,连里交代的任务无法集中精神完成。这次来诊想和心理医生聊聊。
一般资料:
连里领导也找沈班长等几个老士官单独谈过心,但好像这也解决不了他们的实际问题,他也觉得没什么作用,甚至觉得部队很现实,该让你走的时候你就得走。而面对走、留问题,他的思想压力很大,有时想留下,有时候又想走,想到走时心里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觉得为部队干了这么久,也该放松放松了。
咨询治疗:
小沈的问题和许多面临退伍复员的老兵们比较相似,这种焦虑的心理问题是很普遍的。
老兵复员退伍时常见的心理有:
(1)个人愿望未能实现的失落心理。
(2)对前途的忧虑心理。
(3)对工作的松懈心理。
(4)对军营的留恋心理。
针对以上老兵复员退伍时的心理问题,需要如何调适呢?要激发老兵退伍时的积极心理:
(1)珍惜革命友谊。
(2)珍惜荣誉,站好最后一班岗。
(3)正确地面对当前的问题,可以采用利弊法梳理自己的情绪。
(4)用成功的退伍老兵的事迹激励他们,用乐观的心情看待未来。
(5)做好转入地方工作的心理准备,针对这一点,可以多和连干部了解以前老兵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他们转入地方后是如何适应和继续成长的。在心理上,开始为离开部队做好准备工作。
【案例32】
张连长,近段时间,由于连里出现几个“刺头兵”违纪,张连长给了他们处分,并且在连军人大会上狠狠批评了其中的一个战士,险些造成严重后果。张连长因为此事,心情很受打击,开始怀疑自己的带兵方式,现特来和心理医生交流。
在基层,有的连队干部习惯把个别不大听话、好给干部出难题、找“麻烦” 的战士贬称为“刺头兵”。如何带好他们呢?
“刺头兵”与干部形成心理“抗衡”,其症结就在于“刺头兵”不大听干部的话,而干部又看他们不“顺眼”。要处理好这一矛盾,疏通其感情,关键在于我们带兵人。
作为带兵干部,一方面要正确看待“刺头兵”。要了解部属个性的异同。“刺头兵”虽有“刺头”的一面,但也有积极上进、关心集体的一面。他们有争先进“出人一头” 的愿望,又有文化高、业务能力强等转化为先进战士的条件和素质,只要引导得法,他们是能够转化的。当然,还要看到“刺头兵”的转化有一个过程,不能苛求他们在三五天内见成效。另一方面,要启发“刺头兵”排除自身发展的障碍。如可以采取比较法,引导他们同先进人物比思想、同身边的同志比进步,使他们看到山外有山,不能夜郎自大。还可以采取表扬控制法,当他们有成绩时,就立即给予表扬,但更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提出的建议,有用的一定要采纳,价值不大的可向他们解释清楚。与他们发生矛盾时,要主动找他们谈心;当他们给干部出难题时,干部要有“度量”,做到若无其事,事后个别找他们,以理服人,不给他们穿小鞋;对他们提出的批评,应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当他们有错误的时候,能个别解决的,就不要在众人面前讲;当他们旧态复发时,不要灰心,而要鼓励他们认真吸取教训,继续前进。要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刺头兵”大都有一定的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更容易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斗志和转化为先进的热情。
带兵干部自身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以身作则,才能给他们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基层干部,应该扑下身子干工作,处处为战士做表率,用自己的行为感化部属。
相信,这样不但带好了这些“刺头兵”,更会给全连战士做一个表率,赢得他们的尊敬和支持,带兵工作就会轻松很多。
【案例33】
小金,一级士官,被连里推荐为分队长候选人,参加今年全团的分队长集训,因一次看到其他战友从单杠上摔下来后,产生恐惧心理,这段时间一遇到集合训练就开始头疼,自己也清楚是因为心理恐惧造成的,可一时不知道如何克服,过几天,连里就要参加演习,小金这几天担心得无法入睡,于是前来就诊。
咨询治疗:
部队的军事训练的确让很多战友担心训练时出现危险,因而畏首畏脚,精神十分紧张。
心理学认为,恐惧心理是指生命遇到危险或回忆、想象、预感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担惊受怕的情绪。轻则使人失去正常的思维、表达和自我控制能力,重则导致精神崩溃、行为失常,甚至完全丧失战斗力。
军事训练恐惧心理在训练不同阶段的表现是:训练动员阶段心理失去平衡,情绪过分紧张,意念中无限夸大训练的危险性,惊慌,焦急,甚至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训练进行阶段紧张情绪难以控制,动作僵硬变形,体能处于瘫痪状态,有的甚至意志动摇、逃避训练等。
克服训练心理恐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进行注意力转移。用快节奏的训练生活的节律,增加注意力发散的时间。可以针对训练的不安心理,召开军事民主献计、献策会,周密地制定训练计划。军人每天记训练日记,可以有效地终止负联想机制,从而减缓和排除训练中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
二是加强心理训练。人的心理对熟悉的事物、对预先有了精神准备的事件,一般不会恐惧。反之,便觉得害怕。用充分的模拟手段来制造训练气氛,进行模拟训练,由于诱因多次出现,人的心理会重复受到刺激,训练场上就可消除和减弱恐惧心理。
三是提高训练水准。人的技艺高超,心理容量大,适应性就强,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恐惧、紧张心理。因此,在训练中,我们要懂得,只有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训练场上才有安全。所谓“艺高人胆大”,道理即是如此。
【案例34】
金班长,二级士官,前不久在参加部队的演习时,接到父亲病逝的消息,因为演习任务无法请假回家,强忍着完成了演习任务。后来请了探亲假回家处理了父亲的丧事便归队了。归队回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原来一向积极的他,现在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了激情和兴趣,指导员很担心他,带他来看心理医生。
咨询治疗:
对于金班长的事情,的确是让人感到同情。生活中突然遭遇重大的变故,有时往往会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及行为方式。虽然普通人碰上这种极端情况的几率不高,然而,即使是那些不期而遇的小小的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我们产生不小的影响。
中国有句俗谚:一朝被蛇咬,10年怕井绳。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其中渗透着许多心理学的知识。本来被蛇咬是件小事,把伤口处理好就没事了,可后遗症却大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恐怕逃脱不了“外界刺激—内心体验—暗示强化—习惯反应”这一由应激事件而形成情景性习惯反应的心理模式,其形成过程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首次遭遇此类应激事件,没有心理准备或存在片面认知。
(2)伴随强烈的负面情绪和生理体验。
(3)消极暗示,快速盲目归因。
(4)通过自我心理泛化、强化与放大形成情景性习惯反应。
那么面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理状态呢?
第一,正确对待。在情绪没有完全平静下来时,不要盲目定性,可以试着去回想事件本身,如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周围的人有没有遭遇此类事情,如果有,是如何做出反应的,等等。
第二,慎重归因。偶发事件在伴随强烈负面情绪时,应尽量归因到外界因素或偶然因素中,比如当出现过度考试焦虑时,告诉自己是因为最近身体欠佳或过于贪玩,没有像往常一样准备造成的,等等。
第三,自我积极暗示。比如告诉自己这没有什么,只要积极面对,明天一切都会好。
第四,出现不良情绪体验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式缓解。比如找朋友和亲人倾诉、写日记宣泄、做一些放松练习、做平时喜欢做的事,等等。
相信当我们积极合理地去应对这些应激事件,就很快能从阴影中走出来。
【案例35】
小夏,一级士官,一周前无意间听到指导员与连长议论自己,怀疑自己超假外出给领导留下了坏印象,想着以后就算表现再好也没有用。于是,终日萎靡不振,疑神疑鬼,易躁易怒,性格孤僻,连队领导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建议他来看心理医生。
咨询治疗:
了解了小夏的情况后,咨询师首先对他担心的心情表示理解,这表明他很在意领导对自己的印象,有强烈的进取心。但目前的痛苦,并不是别人施加的,而是通过自思自想折磨自己的。主要是因为自己对人有疑心,这种疑心是依据某种个别的、表面的现象,没有任何事实的根据进行的判断和推理,并把这种主观想象变为成见,无端地背上了心理负担,而自寻烦恼和痛苦。
心理学认为,猜疑心理的人,在认识事件上预先主观地设定了一个框框,继而无中生有地创造出很多“信息”,以使自己的主观推测得到验证,并陷入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猜疑心理一旦产生,其消极作用很多,看人看事就会失去客观态度,不但对成长不利,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内部团结,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损心理健康,并且还可能引起一系列错误行为,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不良后果。
那么,怎样消除猜疑心理呢?
首先,要与领导、战友赤诚相见。相互了解,彼此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对别人不信任,那他心中也就没有宽容和理解。互相猜疑是分裂的苗头,真诚相待是感情之根。战友之间的情谊、和睦,来自于你的信任和真诚。你不妨静下心来,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主动地与你所猜疑的对象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如果是对领导抱有猜疑的态度,也可以坦诚地把你的担心讲出来,彼此交换看法、沟通思想。他也许会给你指点迷津,帮你理清迷乱的思绪,指明努力的方向。这样,不但可以消除误会,驱散疑云,还能更加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豁达大度的胸怀。一个心胸宽广、胸襟豁达、与人为善的人,一般总是用好心思去对待和评估别人,对别人不胡乱猜疑,也不心存戒备,遇事多从自己身上查找不足、找原因。这样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就可以想得开,化解得了,自然就不会有很多的疑虑和忧心了。
【案例36】
林干事,政治处干事,31岁,今年年底突然接到团领导命令,调离他现在的岗位,到下面单位工作。离开现在的城市去较偏远的地方,这一时让他想不通。虽然,领导在给他做思想工作的时候,也表明是因为他的能力才委以任之。但在林干事听来,简直如同宣判了死刑一样。
他心想:“我这里的工作刚刚有了一点起色,我自己刚刚建立了一点自信心,和上级以及同事之间也还相处得不错,现在却突然被调动职位,是不是我在工作上有失误?或者是我不知不觉做了令上级领导厌恶的事,还是有人在背后告“黑状”?现在要我离开妻子、儿女,在异地一呆就得三年,家庭关系能否保持原状……”他越想越多,越想越怕,心里充满了疑虑不安。但是又不能拒绝调动。因为这问题,林干事茶不思、饭不想,一下子憔悴了许多,已经苦恼到迷乱的程度了。于是前来就诊。
咨询治疗:
部队最大的特点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得到哪里去。
工作变动,是一个伴有强烈心理体验的生活事件,也有许多人因此而产生心理困扰,因为工作变动牵涉一系列和心理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如人际关系、家庭影响、自尊心受挫、嫉妒心强烈、新环境适应,等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一些心理困扰,有时这些原因会同时出现,有时也会单独出现。其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人际关系的不平衡以及自尊心的受损,其次,随之而来的就是有嫉妒性质的人事调动、种种原因可能会造成一些神经症症状,因而有人专门称之为工作变换神经症。当有急剧的地位变化或工作场所的移动时,就会造成内心的郁结,引起欲求不满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会因为不安和恐惧,形成神经症症状。
当然,不是说所有人都会因为工作变动而产生神经症症状。但也都会产生不服感和不满感,但我们更应该正确客观地看待工作调动问题。
首先,要主动找领导讲内心的顾虑,讲出来,虽然可能无法改变决定,但获得领导对你目前家庭等情况的了解,在关键时候,我们还是要依靠组织来给予我们帮助。也可以趁此机会,和领导一起讨论一下自己前段时间的工作,这样无论到哪里任职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再者,趁着这个机会,对自己的个性、能力以及未来工作发展做一次客观的自我评价,怀着乐观的心情去接受新的挑战。在新工作中,逐渐培养适应能力。更加积极地、有冲劲地去做,这才是所谓的革命需要精神。
对于林干事而言,他是被突如其来的消息弄蒙了,失去了应有的理智和正常的判断。咨询者应该首先帮他澄清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帮他分析上级做出此决定的意图;另外,还要和当事人一起分析异地工作的种种利弊,帮助他权衡、考虑。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帮助林干事消除内心困惑,使他积极乐观地迎接未来。
【案例37】
小孙,二级士官,车队司机。近一年来,由于出车任务经常在夜里,出完车又要加餐,这样一折腾,整晚都无法入睡。白天就打不起精神,十分痛苦。后来他把这情况反映给车队,队长取消了他的夜班,但依然无法入睡,来心理门诊想开点治疗失眠的药。
咨询治疗:
由于小孙的问题是由于生活规律被打破而造成的,并且并未达到严重程度,所以不建议他服用药物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失眠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症状,对于失眠,许多人过分依赖药物,其实这样并不好,事实上有许多非药物治疗法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以尝试:
1. 自我调适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律的加快,竞争激烈,矛盾增多,我们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时间长了便会出现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体倦乏力、不思饮食、自汗盗汗、耳鸣易怒、腰酸腿软、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夜间长期不能入睡和早睡、多梦等症状。对此,患者应学会自我调适。
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疏导自己,又要客观地看待社会和他人,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的主宰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本身。只有这样认识了主观和客观世界,我们才会处于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对他人、对亲友不能过分地依赖和苛求,不要把周围的一切事物想象得那么至善尽美,要及时抛开眼前不愉快的事情,如果遇到什么紧急情况,处理之后要尽快地恢复平静,这对防治失眠大有好处。
2. 动态疗法
这是以动制静,完成矛盾转化的一种催眠方法。晚餐不宜过饱,睡前用温水泡脚20分钟,必要时,用左手擦右脚心,用右手擦左脚心,正式上床躺下后要排除一切杂念使头脑从有意识变为无意识状态,再用双手搓几下自己的两个耳垂几分钟,也许就会在不知不觉的氛围中入睡了。
还有一个被众人所忽视的方法是,“放电”能治愈失眠。地球表面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这些来自于大自然的正电荷在体内愈积愈多,会影响体内的分泌平衡,严重地干扰着人们的情绪而导致失眠。如果经常去户外慢跑、急走、散步、赤脚步行、进行体育锻炼和劳动,这样体内多余的静电荷就可以通过双脚和大地磁场的接触而导入地下,长期坚持,失眠也就逃之夭夭了。对于住在高层楼房的人更应该这样做。
3. 环境疗法
环境是一个人生活所处的客观世界,有时候只要改变了睡眠环境,失眠也会不治自愈。嘈杂的环境使人难以入眠,安静的环境有催眠作用,必要时卧式的门窗要用隔音材料。通风和光线对睡眠也很重要。白天应尽可能地打开窗通风,驱除秽气与潮湿,睡觉时要让空气流通,这样大脑得以获得充足的氧。
入睡时选择右倾侧卧为最佳,这样能使心脏在胸腔中的负荷减轻,有利于胃肠的容物排空,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4. 食物疗法
在夜间不能入睡时,可以冲一杯牛奶饮服,因为牛奶中含有色氨酸,它是人体中八种氨基酸之一,有抑制兴奋的作用。
以上几种方法,可以逐渐改善睡眠,当然这也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切勿急躁。要心态平和、科学地管理睡眠,相信失眠的问题会随之去除。
【案例38】
小马,三级士官,因为婚姻的问题影响工作好长时间,由于和老婆分居两地,感情出现裂痕,小马专门把老婆从家里接来,可是住在一起了两人还是吵吵闹闹,这段时间老婆吵着要离婚,小马因为这事明显地消瘦了,前来求助。
咨询治疗:
当前,部队官兵的家庭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很多军人和配偶长期分居,这很影响夫妻关系。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也有很多军人的家庭尽管分居两地,但十分和睦。这就要靠彼此间良好的沟通,沟通是家庭和睦的金钥匙。
俗话说“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相似之处在于气氛和谐、成员平等、言论民主,做到这些,沟通是重要的一环。
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彼此生活在一起,方方面面很容易产生矛盾,老话说:“一个锅里吃饭,舌头没有不碰牙的,勺子没有不碰锅沿的。”很多时候是小事,比较琐碎,生气后冷静下来,想辨辨是非,都记不清为什么。既然谁都不想把矛盾激化,那么就积极解决问题吧,从沟通开始。
沟通的第一步是先让对方讲话。说说理由和原因,很多时候是误会和观念的差异。让对方先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先不加以制止和否定,这很重要。这体现了夫妻之间的彼此尊重。使对方从内心矛盾中解脱出来。
其次是就事论事,不要算老账、后账。家庭矛盾最忌讳“算老账”,这样不但伤害彼此的感情,还会让彼此都不再信任。当下问题没解决又陷入新一轮的家庭大战中,这是不可取的。
第三是尊重、信任。沟通的前提是信任。夫妻彼此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要努力创造一个接纳、倾听、相互信任、轻松的家庭氛围。
最后要注意沟通的方式、表情。民主不是装饰,给家人创造倾诉的最佳心理氛围。听者积极倾听的表情、温和的目光、鼓励的语言,能缩短心理距离,融洽心理环境。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就能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
【案例39】
小郭,二级士官,这段时间总是心事重重,无法安心工作,指导员建议他找心理医生聊聊心里话。
和小郭的交谈中了解到,小郭当前的心理负担主要是随着兵龄和年龄的增长,觉得前途和婚姻成了最大的问题,年底就要套三级士官,可现在的士官比较难转,虽然还有一年的时间,可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让他睡不着觉,夜夜失眠,白天没有一点精神,可又没有一点办法消除这种焦虑,不知道明天的路在哪里、该怎么走。家人希望他能转三级士官,在广州找个对象结婚,家人的期望也成了他无形的压力,现在他整天有点精神恍惚,一时真不知道怎么办。
咨询治疗:
首先对小郭的事情表示理解,他目前的状况是个关键时期,关系到自己未来的发展。
任何人在生活中出现像小郭一样的重大生活事件(如恋爱、结婚、转士官等)都会出现相同的焦虑反应,这是很正常的。对小郭的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疏导:
首先,大可不必为了这个茶饭不思、精神恍惚。这不单是某一个人的反应,换了别人也是这样的。但是有个小小的建议,精神上的压力都是人自己给自己背上的,如果压力过大,超过我们承受的限度,是会生病的。所以自己要学会为自己减压,比如找些要好的朋友倾诉,让别人与你共同分担,这样你的压力就会减轻一些;也可以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里人沟通,获得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在部队的工作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如果能留下我们将继续完成作为军人的职责,但我们也可以考虑离开部队发展,在部队快10年的磨练,年轻人需要接受更大的挑战。对于这一点,可以和家人讲明白,获得家人的理解。
最后,就是自己要会把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分解,比如,你目前提出的问题主要是要转士官、要在广州找个对象、将来要结婚……那么你不妨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按照轻重缓急排个次序,逐个解决。对你自己来说,转三级士官是实现后面所有目标的基础,那我们不妨先把这个列为首要问题。那么在实现转三级士官的问题上,再把它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比如首先要干好本职工作,要学习相关领域知识,要和领导同事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再从这里面选出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是干好本职工作,那么干好本职工作又要做哪些具体工作,再分解为:今年第一季度我干什么,第二季度我干什么,第三季度我干什么,年底我干什么,把它们写在纸上,贴在自己的床头,每完成一件划上一个勾,这样你就会觉得轻松一些,同时自信一些。
这些都是具体可行的办法,相信只要你努力大胆地尝试,总会走出自己的情绪低谷。
【案例40】
小陈,一级士官,近段时间情绪低落,动不动就躲在一边一个人呆着。指导员找他聊天,他也支支吾吾不说,后来,请假来看心理医生。 咨询治疗:
在诊室里,小陈仍然支支吾吾不开口,咨询师向他介绍了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又多次耐心引导他,最后,他才红着脸说了自己的情况:原来,小陈近几个月来,常常晚上梦见很不健康的东西。咨询师又引导他,大胆讲出来到底是什么不健康的梦,最后得知小陈所谓“不健康的梦”是性梦。就此咨询师给小陈上了一次性知识的普及课。
任何男女到了性成熟后都会有性梦。性梦可以是情节完整的,也可以是支离破碎的;有时它是直观的和明确的,有时又是暗示性的和隐喻性的。
具封建思想的人认为性梦是“狐狸精缠身”的结果。现在人们虽然不再把性梦看作是鬼怪作祟,但总难免对此充满疑虑或心理压力,“反正不是好事”。尤其是男性青年官兵容易出现心理压力。青年官兵此时正值青春期,面临一生中性能力最强的时期,但往往因为没有受过正规的科学的性教育,所以对自己身体发育和一些生理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产生种种困惑。会对自己在睡眠中梦到的色情场面感到内疚和不安,“自己怎么这么下流,这么坏”,认为这是“本性的大暴露”。于是丧失自信,容易自暴自弃。
据国外调查结果表明,男性、女性在45岁以前有过性梦的人分别占100%和75%,所以是十分普遍的、毫不足怪的事。女性性梦多发生在30到50岁,而男性的性梦高峰则在15~ 30岁之间,所以性梦容易给青年人带来恐慌和困惑。女性每年性梦的次数不过3~ 4次,而男性则更多,可为女性的2~ 3倍,老年后性梦次数明显减少。
男性对性梦感到更多困惑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常在性梦中发生遗精,尤其是首次遗精往往与性梦相伴随。性梦与遗精的双重困惑会或轻或重地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有的人则一蹶不振,这主要还是性教育不及时、不充分的后果。
性梦与道德品质毫无关系。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种种自我控制和自我禁忌,但到了睡熟之后,大脑皮层的这种强有力的抑制将暂时消失,于是性的本能反应和欲望在梦中得到反映。男性的性梦一般比较直露,女性的性梦多停留在温存阶段,而且往往只扮演参观者的角色。女性更容易被性梦中的情形惊醒,醒后能回忆起梦的内容,有的人甚至把梦与现实相混淆并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经过这样的科普教育后,小陈焦虑内疚的情绪得到缓解,心情也像以前那样开朗了。
【案例41】
张干事,32岁,最近因为老婆怀孕,把老婆从家里接过来,老婆要求他戒烟,可是由于他的工作经常要加班,烟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几次努力终究失败,心里十分苦恼。因此,来到心理门诊希望得到帮助。
咨询治疗:
目前,对于戒烟效果较好的是催眠治疗。运用引导语,使其放松地躺在催眠椅上。当他躺在催眠椅上时,咨询师告诉他:
吸烟是你长久以来养成的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受你的潜意识所控制,你的意识很难去控制自己。当你第一次吸烟时,你可能从吸烟这个行为中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正是因为这样的获益使你在下一次再去重复这样的行为,以至于最后变成一种难以改变的习惯。而张干事谈起第一次吸烟是在考军校的时候,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缓解内心压力的感觉。烟,在那个时候变成了一种治疗药物。
于是,在接下来的咨询中,咨询师采用了认知疗法和厌恶疗法对张干事进行了行为和认知两个方面的调整。再采用催眠暗示他:“当你吸烟时,你会觉得烟的味道很难闻,你会觉得非常的不舒服,非常难受……”并引导他想象出当他抽烟时很难受的情景。
“当你不吸烟时,你同样能得到你想要的状态,你的身体会更健康,头脑会更清醒。”同时也引导他去想象戒烟后那种愉快的情景。
(1)大多数瘾症都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个案能够从这种瘾症行为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不断地重复和强化这种行为。像张干事,最初是用吸烟来缓解压力。所以在咨询中,我们要帮助张干事去处理这些问题,同时可以去寻找一些新行为代替这种行为,而新行为也能带给他愉快的感觉。
(2)在催眠过程中,让张干事不断地去体会戒烟成功的喜悦,不断地强化这个正面的场景,同时也增加张干事戒烟的动力和信心。
(3)由于瘾症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所以对于瘾症的心理咨询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最后,除了教会张干事自我催眠之外,还要布置他做其他的作业来配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要求他每天到不同的地方去购买香烟;让他每次想吸烟的时候用其他的食物来取代;或者记录每天吸烟的时间、数量,等等,这些都有助于他戒除掉吸烟的习惯。
【案例42】
小倪,一级士官,近段时间连里战友发现他情绪特别低落,总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无论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是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失去了奋斗拼搏、锐意进取的勇气。班长带他来看心理医生。
咨询治疗:
经过了解,原来连里最近举行庆七·一演讲比赛的选拔赛,小倪也报了名,可是由于他是从农村来的,普通话讲得不好,上台后受到战友们哄堂大笑,最后也落选了。他感到自己没法和其他战友比,内心感到很低落。现在干什么都缺乏信心,结果也总是出错,更强化了他对自己不满意的评价。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自卑情绪的流露,若不及时纠正,不仅削弱斗志,最终还会酿成疾病,自误终生。
大凡自卑者,总是一味轻视自己,总感到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这种情绪一旦占据心头,结果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忧郁、烦恼、焦虑便纷至沓来。倘若遇到一点困难或者挫折,更是长吁短叹,消沉绝望,那些光明、美丽的希望似乎都与自己断绝了关系,这与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自信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引起人们的警觉。
仔细思忖,自卑实际上是一种徒然的自我折磨,因为它不会给人以激励,不会给人以力量,反而只会摧老人的身心,盗走人的骨气。它的存在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邹韬奋在《自觉与自贱》一文中明确指出:“若自觉有所短而存在着自贱的心理,便是自甘居卑劣的地位,所得的结果只能是颓废。”现实生活的实践早已证明,凡属自卑情绪严重的人,除了自己得不到快乐外,在事业上也不会得到更大的成功。相反,那些成就巨大的人,都是心胸广阔、信心十足的人。任何困难对他们来说,都不在话下,最后终究会走向成功。著名的科学家李四光,之所以能够揭开地质研究的新的一页,就是由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所驱使。所以说,自信自强是人成功的内在的决定性条件,是成功的精神因素。
消除自卑,就要对自己现存的力量感到满足。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事都要有信心,老想着自己行,自己是有能力的。意大利的但丁在《神曲》中写到:“不要怕,定定心,我们已在更好的路上了;不要后退,发展你的力量吧!”要相信,一时不能理解的事情总是可以理解的,一时办不到的事情总是可以办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有胆量做事,才会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才会高高兴兴地踏着自己制定的路线,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消除自卑,就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理由是,因为你不是他人,他人的优势你不会完全具备。他人做到的事情,有的你可以做到,但有的无论你的愿望多么强烈,实际上则很难做到。同样,他人也不完全具备你的优势,你能办得到的事情,他人往往也很难办到。只要相信、明白和接受了这个道理,自卑感就会自然地消失。当然,这里仅仅只就从事某项具体工作而言,绝对不是不去学习别人的长处。相反,他人的勇于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永远不败的工作劲头,恰恰是需要加以认真学习的。
消除自卑,就要善于运用辩证法的金钥匙打开乐观的“大门”。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尤其是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他们总是能够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和挫折,他们也会坚定不移、百折不回。长征的艰难岁月对他们来说,就是胜利的前奏,“严冬过后,必然是明媚的春天”。所谓挫折为成功之母,黑暗尽头是光明,这个道理我们必须明白。当然,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并不是盲目的自满,更不是无视困难,而是时刻准备着去迎击困难,在搏击困难中感受到欢乐。
经过沟通后,小倪情况得到了改善。
【案例43】
小周,一级士官,在刚刚的考军校预选上,由于发挥失常,落选了。回到连队,自己感到很没有面子,不愿和战友们一起聊天,甚至连站队、集合、吃饭,他也不好意思。终日愁眉不展,感到这次的落选很伤自己的自尊心,很没面子。又一想,再要参加考试又要等一年,继而又担心明年要是还考不上,该怎么办?由于有了这些想法,他一天到晚忧心忡忡。
咨询治疗:
考学失利,是小周遇到的一个很大的挫折。挫折是个体在满足需要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干扰,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许多人常常会痛苦自卑、怨恨,失去希望和信心,受挫后的心理失衡,不仅影响人的工作、生活,还严重影响人的健康。长久的心理失衡,不仅会引起各种疾病,甚至能使人丧生。
军营生活中的失败与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挫折也有正向和负向的功能。挫折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挫折。
既然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种种挫折,所以掌握一定的心理应对与调节技巧,则是事业成功与人生幸福的重要保证。面对挫折,我们可以尝试如下几种应对方法:
(1)倾诉。也就是将自己心理上的挫折感向他人诉说。俗话说,将痛苦告诉另一个人,你的痛苦就会减少一半。如果没人可以倾诉,则不妨自己向自己倾诉,可以写到日记里,或者还可以到网上找人聊天。每个人适用的方法会不一样,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可以了。如果向他人倾诉,则要注意最好寻找那些修养较好、比较懂得心理调整方法的人,这样,在倾诉的过程中,可以给予你最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2)比较。就是与那些比自己遭受更大挫折的人比较,从而明白自己的挫折并非什么天大的事情,并非老天故意为难你,而仅仅是生活中一种自然的事情。别人能从挫折中走过来,相信自己也能;别人能在挫折后仍获得巨大的成就,相信自己也能。有的人,往往把自己与那些已成功的人相比较,只看到他们成功的表象,而忽视成功背后的艰辛与痛苦。这就应了一句话:人比人,气死人。其实我们应该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是从未遭受失败与挫折的,只不过是你不善于发现,或没有机会发现罢了。
(3)转移。爬山过程中,不小心掉回了谷底,这是正常的。但我们不可能从此就停留在谷底了。挫折也一样,我们需要找到下一步努力的目标。遭受挫折的起初,信心和意志可能会遭受到一定的削弱,这也就是“倾诉”与“比较”两个方法存在的意义,就是重新树立信心,前两步完成结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转移的效果,如果完成得好,还完全有可能进一步增强信心和意志,而不会有任何的削弱。转移,并不意味着肯定要放弃原来的目标,而有可能仍会沿着原来的目标前进,但这新的一次,我们会吸取以前挫折的教训,因而就有更多的把握来避免遭受相同的挫折,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其实也是成功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做的事能取得成功,但我们对于成功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成功,并不是一个点的概念,而是一个过程。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这些困难本身就是成功的组成部分,正因为有了这些困难的存在,成功才会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也才会让人对成功者产生深深的敬仰。所以,不要让挫折的表象打败了自己。因为,你每遭受一次挫折,就意味着你又向成功前进了一步,所以,我们要充满信心地、坚定地面对每一次挫折。
【案例44】
小谭, 20岁,一级士官,部队某部门司机,山东人。自诉近一个多月来头晕,心慌,害怕,浑身无力,干什么都没有精神,总是想睡觉。
一般资料:
一个半月前,小谭所在部门很多干部都得了严重的流行性感冒,他是最后一个被传染上的,拖了一段时间后没见好转便去看医生,医院门诊部给予其他人进行了打针的处理,只给他开了一些药让他回来吃,回来后小谭领导得知只开了点药,就说:“这病光吃药怎么能好呢,治疗不彻底小心有后遗症。”小谭听了之后,也觉得不放心,吃过几天药后还是不见好转,就又去了门诊部,要求打针,可是医生还是只给他开了一些药,让他回去。回去之后,小谭感到吃了很多药还是没什么用,反而觉得病情更加严重了,于是开始担心害怕,也出现失眠情况。再去检查虽然感冒症状已经消退,但他依然整天浑身无力,对什么事情也失去了昔日的兴头,一天到晚总想睡觉。在领导的建议下,他前来咨询心理医生。
咨询治疗:
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因此,通过改变对现实世界事物的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考虑到小谭主要是误认为医生见他自己是战士,而仅仅进行简单药物治疗,进而担心未能根治留有后遗症的事件,结合求助者的人格特性,咨询师采用认知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的认知。
(1)在心理诊断阶段,根据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让来访者懂得自己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对事物的看法和信念。
(2)在领悟阶段,进一步明确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让来访者领悟到:①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②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和不适当的行为方式,才能减轻或消除他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3)在修通阶段,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在合理情绪中做家庭作业等,让来访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在生活、工作中运用新的行为方式,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
(4)在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体验到从前自我不合理信念,进行积极的心理调整,增强战胜恐慌的自信心,从而达到自我实现。
最后让小谭认识到这次的心理问题,是由于自己不合理认识而造成的,并了解自己易受暗示的性格特征,这样容易听一面之词并很容易钻牛角尖,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学会尽量用理性的思维和行为处理事情,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不那么受他人暗示了,遇到问题也能想得开,要经常运用积极暗示让自己充满信心。
【案例45】
小潘,一级士官,争强好胜,来部队后总想上军校,可由于文化低,军事素质也不好,在部队干了5年,别说考军校了,就连班长也一直没当上。为此,他变得情绪不稳,容易兴奋,有时深夜起来跑步,连队不得不把他送进了医院。
咨询治疗:
在和小潘的交谈中,他对咨询师的问题答非所问,有时很激动,长篇大论,但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有时候,咨询师的问题他半天都不回答。小潘的症状已经超出心理治疗的范围,需要接受专业的精神治疗。
其实我们可以更早地发现他的这些异常表现,给予更早时间的干预。这些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是精神疾病,有些最初都是由于一些心理问题演变而来的,但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什么呢?
一是心理承受力弱。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紧张的军事训练和严格的纪律约束等给青年官兵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广大青年官兵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心理承受力较弱。 一到部队,稍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想不通。
二是个性不够完善。目前,独生子女在军营的比例已占到 40%左右,他们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智力发展较快,但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导致他们自理能力差,性格孤傲,个性发展方面有明显的心理缺陷。一旦生活节奏过快、训练强度加大、工作受到领导批评、恋爱受挫等,就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态。
三是期望值过高。青年官兵对部队的环境、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人际关系、领导作风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自尊心强,总想在同年兵中比别人进步快一点,但这些想法并不可能都实现。在心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如果调节不好,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四是管理教育不当。部队的管理方式一定要适应官兵的心理特点,否则容易对官兵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心理障碍,影响管理效果。如果固守老一套的教育方式,肯定会得不到90后的新一代战士的认可。
面对基层官兵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基层部队如何搞好青年官兵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
一是要开展心理教育。通过上大课、办讲座、看录像、出板报、印发资料等方式,组织官兵系统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卫生常识,使广大官兵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变化规律及调节方法,增强心理上的自我修养、自我保健、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挫折培养官兵自强不息、愈挫愈勇的斗志,并注重培养和宣扬这方面的典型;通过攻心战教育,克服官兵对高技术武器的神秘感,坚定打赢的信心。
二是搞好心理咨询。建立政治机关领导、基层政工干部、卫生医务人员、思想工作骨干为主体的心理咨询网,并通过参观学习、专家辅导、举办讲座、交流体会等形式,分层次搞好培训,提高心理咨询骨干实施心理调查、心理分析、心理疏导、心理互助的能力。
三是加强心理训练。他们根据心理学原理,设计出平时官兵容易出现激动、紧张、兴奋、恐惧等情形及相应的处理方法,组织官兵反复练习,提高其心理调控能力;利用合理冒险训练,让官兵穿越火障、深沟、爬高墙等,提高官兵处理险情的能力;组织官兵在模拟声、光、电及近乎残酷的各种战场环境中进行实战心理训练,让官兵体验战争可能引起的紧张、恐惧等心理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和部队的战斗力。
【案例46】
小丁,二级士官,一向内向的他,最近不知怎么的,变得更加内向,和战友说话也不敢抬头看他们,尤其是和女兵说话。如果非得要说话时,便吞吞吐吐,勉强说完,连长建议他来找心理医生谈谈。
咨询治疗:
小丁,一进治疗室,只是和咨询师目光稍对视,便不自然地低下了头。咨询师给予小丁充分的同情之后,引导他讲出心理困惑。
小丁说不敢看人已快两个月了,最初的一次是他老乡说小丁的目光目露杀气,将来肯定能成大事。他听到这话后,心里很不自然,从此便渐渐不敢和战友们对视了,生怕让他们看到他的杀气。久而久之,也渐渐躲着战友们。
小丁的问题属于社交焦虑障碍,也被称作社交恐怖症,是指对一种或者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显著并且持续的害怕。
目前13%的人在生命的某些阶段会患有社交焦虑障碍,是仅次于抑郁症的第二大神经症。它的危害很大,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在平均年龄为30岁的人群中,有半数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从未结过婚,是所有心理障碍中比率最高的。
社交焦虑患者有两个核心的心理机制:自我归因和负性取向。
第一,负性取向。当社交情境中同时出现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时,社交焦虑患者更注意后者。譬如,在一分钟内,当对方有过兴奋、微笑和点头,又有过皱眉、打哈欠时,社交焦虑患者会更关注后者,而容易忽略前者。
在许多人参加的社交场合,社交焦虑患者会首先将目光转向那些有负性情绪的面孔。
第二,自我归因。社交焦虑患者只关注社交情境中的负性因素,并且,他们认为它们是因为自己而产生的。一个人打哈欠可能有多种原因,但他会毫不犹豫地解释为别人厌倦了与他的交流。
此外,他们还认为自己应该为社交负全责。当交流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他认为全是自己的错。当许多人参加的社交场合变得不愉快时,他会认为自己占据了异常重要的原因。
负性取向与自我归因这两个心理机制相互作用,导致患者异常关注自己的负性信息,像发颤音、口吃、穿着不合适、发抖等。譬如,偶尔发生一次不被人觉察的口吃,他却自以为是严重的语无伦次,并因此非常紧张。忽然间脸红了一次,别人会觉得他很可爱,但他却认为自己太笨了,于是“想找个地缝钻下去”。
总之,他会将正常的社交视为失败的社交,并将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最终,他得出结论,要避免焦虑,他只有回避,于是他会尽力避免参加社交活动。
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社交焦虑。如果你觉得这种焦虑已经影响了你的生活,下面10句话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1)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你一样,别以为你怪诞的想法是独一无二的。
(2)你不是世界的核心,别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你的缺点。
(3)两个人交往时,你只负有一半的责任。
(4)一群人交往时,你只负有一小部分的责任。
(5)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样,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
(6)你夸大了自己的缺点,你也夸大了别人对你的负性评价。
(7)偶尔口吃,偶尔脸红,偶尔有了一些坏念头是很正常的,接受它们,别把它们当回事。
(8)你的很多确信无疑的信念其实都是未经证实的猜测。
(9)别想消灭紧张,而是在紧张中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
(10)又紧张了,是不是?命令自己“静下来,做一个深呼吸”。
当我们努力运用这些方法去抵制自己的恐怖症,就会逐渐走出恐怖的阴影。
【案例47】
小吴,二级士官,近一个月来出现坐立不安,无论是吃饭还是休息,双脚不自然地抖动,总感到心慌,经连领导了解:小吴一个月前请假回家,正好碰上了爷爷心脏病突发,当时,小吴正陪爷爷聊天。这件事,给了他强烈的刺激。回到连队后,他开始感觉自己胸口发闷,经常去卫生队量血压,请假到医院进行各种检查,都未见异常,可还是放心不下,这次来医院看神经内科,经医生转介到心理门诊就诊。
咨询治疗:
小吴的症状属于典型的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指对自身感觉或征象做出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身心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
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执、吝啬、谨慎等性格特征,男患者常有强迫性特点,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较多。约1/3患者是由躯体疾病所诱发,少数患者可能是医源性。心理社会因素的强化作用在疾病持久方面起一定作用。
(1)心理社会因素。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朋友交往减少,孤独、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有一部分病人系医源性的,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医生作出诊断不确切,反复令病人做某些检查,造成病人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有一部分病人,在躯体疾病以后,通过自我暗示或联想而疑患病症。
(2)素质因素。易感素质也是重要的发病基础,已发现本病在同一家庭成员有类似发作。此类病人人格特征为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谨小慎微,对身体过分关注,要求十全十美,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强迫人格,女性则与癔症性格有关。
疑病症的诊断必须十分慎重,不应乱下结论。原因有三:其一,疑病症是一种功能性神经症,必须对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客观检查,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才能下本病诊断。轻率下诊断,将器质性疾病误诊为功能性疾病,会延误病情,危害病人健康。其二,不少患者对疑病症诊断有反感,常将疑病症与装病等同起来,导致对医生不信任,这样不利于心理治疗。对可疑病例,宁可继续观察,或者边诊治,边观察,最后确立准确诊断,这样做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确诊为疑病症的患者,要以心理治疗为主,结合其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促使其恢复健康,消除疑病观念。
开始要耐心细致地听取患者的诉述,让他们出示各种检查结果,持同情关心的态度,尽量不要挑动患者的症状或要他们承认疑病是不可信,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应尽量回避讨论症状,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可取得亲属的协助,在患者信赖医生的基础上,引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不是什么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就需要用心理的办法去治疗。如果患者的暗示性很高,可以做一些暗示疗法。可获得戏剧性的效果。但如果失败,就会增加治疗的困难。另外,环境的转移、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引导患者做另一种有趣的事情,这样,其心理疾病也可获得一定的改善。
【案例48】
小朱,二级士官。近一段时间莫名奇妙地感到烦躁,稍有不顺,就和战友争吵起来,大家感到他最近“撞了邪”,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哪来那么多的火气。晚上熄灯之后,要是有哪个战友起来,或者翻身什么的,他都听得一清二楚,稍微有动静就醒了。经团卫生队医生建议来看心理医生。
咨询治疗:
了解了小朱的症状后,再次和他确认症状的主要表现:无端的紧张、烦躁、心慌,有时候还有手心出汗。向小朱进一步了解,小朱说自己也记不清楚这种情况最开始是怎么出现的。可能和即将参加专业比武有关,心里感到压力很重。但似乎又不是这个原因。
小朱的症状属于焦虑症。它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的威胁或者要作出重大努力的情况进行适应时,主观上出现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这种情感就是“焦虑”。换言之,焦虑是指一种内心紧张,预感到似乎即将发生不幸时的心境。当其程度严重时,则变为惊恐。焦虑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几乎人人都有过焦虑的经验。人们在考试前、即将登台演讲或表演、会见重要人物等都常有焦虑的体验。焦虑使人不快,常驱使人避开引起焦虑的事物。因此,从心理学上看,焦虑具有保护性意义。但过度的、无端的焦虑则被视为心理障碍。
从小朱的表现来看有三组症状:
(1)紧张不安和忧虑的心境。
(2)伴发的心理症状。如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不良、对声敏感和易激惹。
(3)伴发的躯体症状。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亢进导致血内肾上腺素浓度增加、心跳过速、胸闷、吸气困难、过度呼吸、头痛、颤抖;副交感性症状如多尿、肠蠕动加快、腹泻等。
对于焦虑症的治疗,首先要挖掘他潜意识的冲突。精神分析学把焦虑症的起因归结为压抑的无意识冲突,所以,焦虑症的治疗,首先就是要帮助来访者领悟他们的内在心理冲突的根源。
其次,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的不同,运用行为治疗。
这里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治疗焦虑症。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与某些确定的情境有关,那么,可以通过运用“情境分析”——一种行为治疗技术,来找出患者的焦虑症状是由情境中的哪些关键因素造成的。然后医生运用“系统脱敏”的技术,降低患者对这些特定因素的焦虑程度。
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游离于任何特定情境也就是不与某种特定环境有特殊的关系,那么可以运用“放松训练”来降低病人的总体紧张水平。由于焦虑症患者经常表现出无助感,所以治疗者要帮助来访者通过学习有用的技巧来提高患者面对各种情境的信心。
当然,对于焦虑症的治疗也可以结合药物治疗。对急性惊恐发作,以阿普唑仑及丙咪秦治疗效果较好。安定、阿普唑仑、多虑平及阿米替林对广泛性焦虑症疗效好。
【案例49】
兆班长,一级士官,上周在连里组织的射击考核中,兆班长以优异的成绩位居全连第一,但因全班成绩名列倒数第二受到指导员的批评感到很委屈。一时不知道和谁讲,便拨通了心理咨询热线,想找人倾诉。
咨询治疗:
在电话访谈中,电话另一头传来的是小兆委屈的声音,他无法接受指导员生硬的话语,他觉得这次考核,我是全连第一。班里的成绩之所以不好,是因为有两个战士拖了全班的后腿,不表扬我也就算了,怎么反而还要批评我呢?这时候,咨询师并没有让小兆继续抱怨下去,而是引导他思考,为什么指导员要批评他? 小兆思考后说,指导员说了,谁让我是班长。自己的成绩再好也不行,还要班里的成绩好。说完后,小兆赌气说:“谁愿意当这个班长!”
从小兆的这番话了解到,他这次受了批评是因为班里的成绩在全连的后面了。虽然他自己的成绩很优秀,但现在他已经不仅仅是一名普通战士,他还是一班之长。他在心理上还没有适应从战士到班长的角色变换。普通战士可以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班长则必须对全班负责,这是班长这一角色所要求的。针对这个问题,咨询师继续和小兆讨论“服役期角色的转换”。
军人在服役期间,角色变换是常有的事。从老百姓到军人,从普通战士到副班长、班长,从义务兵到士官,从共青团员到共产党员,从士兵到军校学员、到军官,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在成为新的角色之后,必须尽快完成心理适应过程,这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要求的前提。
角色变换,意味着一个旧角色的失去和一个新角色的获得。角色变换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新角色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用新角色取代旧角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两个矛盾:
一是新旧角色的矛盾。一个人获得新角色后,旧角色往往还会发生作用。对于小兆,如果按照当班长的要求,他应当对本班射击成绩不佳负责;按照当普通士兵的要求,他自己能获得第一就是好样的。新旧角色的不同规范和要求造成了人的内心矛盾冲突,两种角色的反差越大,其冲突就越激烈。这也如同新兵期间,新战士角色的转变。一个人参军后,过去养成的诸如自由散漫之类的与军人角色格格不入的习惯还会时不时冒出来,对他产生干扰作用,有时甚至很顽固,这种矛盾很难一下子得到解决。
二是社会角色规定的人格与其真实人格之间的矛盾。一个排长,规定他必须懂军事,有一定的组织指挥能力,关心爱护士兵,善于做思想工作,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排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做不到,或是因为素质低,或是因为自身要求不严。因此,排长被规定的人格与当排长的人本身所具备的人格就会发生冲突。对角色变换的心理适应,说到底,实质上就是解决这两个矛盾的过程。所以,确立新角色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既要防止和克服旧角色的影响,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自己从严要求,才能符合新角色的规定和要求。
对角色变换的心理适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的角色期望,即周围的人特别是领导对他提出的符合角色要求的希望。这种期望至关重要,它可以促使其尽快适应新角色,顺利地实现新角色。角色期望越大、越明确,对个人实现角色的影响就越大。人生活于社会群体中,对自己新充当的角色应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往往要从周围人的期望中去认识。期望不仅意味着要求和指导,也意味着关心和信任,它能激励人扮演好角色。这种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
因此,角色变换时,要求领导者应给予真诚的、热情的期望,多用语言、表情或行动来表达信任,给予鼓励,并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这种期望。感受到领导的期望和鼓励,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要创造一个有利于角色变换的氛围,简单粗暴的话语往往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打击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案例50】
小欧,二级士官,由于小欧个人素质比较好,连里推荐他参加全团的“四会”优秀军事教员比武。小欧得到消息后,几次找到连长想放弃参加,但因为连长态度强硬并且要求他一定要拿奖。这就给了他更大的压力,使得他这两周经常胃疼,这次来医院看病,后经内科医生转诊到心理科就诊。
咨询治疗:
了解到小欧因为参加比武造成压力过大而胃部痉挛。咨询师和小欧针对承受压力做了咨询。
军营给我们创造了更多的舞台,在这样那样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当然面对这些,更多的是应战压力。面对压力,常常会有下面几种表现:
1. 畏惧
畏惧,就是在心理压力面前,表现得极端的软弱,一提起它就会有如临大敌之感,仿佛心理压力就是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老虎,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吞灭掉。
2. 回避
回避,就是面对心理压力采取消极躲避的办法,以此来缓解心中的不安。经常回避压力的人,实质上是意志最薄弱、立场最不坚定的人。这种人在人生的长河中不但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可能遭到人们的唾弃,事实上,一个人在生活上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回避压力,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压力最终得不到释放,即使你回避了某一个压力,但新的压力会随之而来。总之,人的心理压力是永远回避不了的。
3. 焦虑
焦虑,就是有“惶惶不可终日”之感,在心理压力面前表现得烦躁不安、紧张恐惧、判断力降低;焦虑还会伴随着生理反应,如胸闷、恶心、失眠等。造成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为其他病菌的侵入埋下了祸根,如表现出易患感冒和各种传染性疾病,甚至发生癌变。美国健康福利部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心脏病是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几乎占总死亡人数的50%,而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心理压力过重,焦虑过多,紧张恐惧,导致血液胆固醇增高、血压上升和为了缓解压力而吸烟、酗酒等,焦虑严重的人还可以直接诱发精神分裂症。
这些面对压力的表现虽然很正常但往往并不是积极应对。这些都无法正面解决压力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遇到心理压力时,应该采取忍耐和乐观的态度,生活中,许多人就是靠着这种态度度过了心理压力扑来时的内心焦虑和混乱状态,使自己重新走向了新生,走向了宁静的人生之路。
要消除心理压力,主要应从四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建立自信心。自信是人有执着追求的深层心理表现,是人消除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素质,只有充满自信,才能面对挫折和困难,并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各行各业充满着竞争,面临的挑战和心理压力的因素越来越多,自信是我们现代军人必备的心理素质,从心理学上说,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就是一个人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它能使人更加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有了自信,人就会按照这个指令,朝着成功的目标努力行动,并不断地使人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力量,从而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
二是要有坚强的意志。意志使人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期目的。人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能按照理智的要求控制自己,冷静地、全面地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给心理带来的压力。恰是这种意志给人们带来了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大大增强了心理的承受力。
三是要提高耐力。感受心理压力是一种痛苦的体验过程,心理压力的沉重,有时可以毁灭一个人。当我们心理压力沉重,处在失落、痛苦、悲伤的时候,千万要提醒自己,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被它所表现出来的可怕景象所吓倒。因为心理压力是任何人生活中都不可能避免的。因此,我们面对心理压力,首先就应该要有忍耐力,要想到,只要我们在心理压力面前站稳了脚跟,我们就会有办法消除它、利用它,变压力为动力。
四是要分散注意力。心理压力沉重的人,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所遭遇的不幸上,而忘记了生活中那些令人愉快的事情,这样就难以使自己走出心理压力的阴影。对此,我们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产生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也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些有意义、让自己愉快的事情。喜欢打球,你尽管去打;喜欢下棋,尽管找人下;还可以花些时间和你最好的朋友倾诉心事,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做一些很快能见到收效的小事情。如果我们承受心理压力的注意力能从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分散,即使不是完全的转移,那么心理压力的阴影就不会长久地笼罩你,恢复往日宁静的心灵,也应该是一件轻松自如的事。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