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为什么鸟类的学习行为是有限度的? : 实践证明,鸟类已经能够通过特殊环境的多次重复后而会引起相应的某种动作或行为,这就是鸟类的学习能力。
鸟类的学习行为通常和它们的本能行为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所谓本能行为是由遗传规定的神经因素所决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是呆板而固定的。而鸟的学习行为通常也表现出这一特征,是受单一感觉的优越控制的。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例证中看出:
(1)学习迷宫的情况。家鸽需要60次以上的练习才能部分地通过一个有六条错误的,并且不难于蚂蚁所能掌握的迷宫。但是掌握到一定水平之后,中断练习29天仍能保持原来的成绩。
嘴鸦也需要50次以上的练习才能部分地掌握一个类似上述的迷宫。在学习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即不易提高,而且经常在迷宫的某几个地方犯错误。
由上看来,鸟的学习进程慢,个别的错误不易消除,对学习习惯保持力较长,都说明鸟的中枢神经的动力过程是比较有惰性的,行为的控制系统比较呆板。
(2)解决问题箱的情况。问题箱的情景和学习过程是这样的:
先训练鸟 (麻雀) 到一个笼子里去吃食,在此期间笼门是开着的,在鸟进笼中吃食的习惯养成之后,把笼门关闭,将一条细绳横拴在笼门口的一边(靠近上缘),麻雀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后,学会了用嘴拉绳子开门、求食。
那么,鸟类在这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是不是学到了“开门”这个知识,但是进一步的试验证明,鸟还没有进步到这种程度。例如,当鸟学会上述一系列动作之后,有时事先把笼子给它打开,但鸟并不直接走进去,而依然是完成一系列的“开门”动作之后,才转身走进去。这只能用学习行为和本能行为一样死板来解释:行为的呆板性是受单一感觉的优越控制的结果。在学习前,鸟是视觉控制优势,而经过多次训练之后,逐渐转化为运动觉控制起来。因此,在后来情况中难怪可怜的鸟“视而不见”,仍然进行一系列行为反应。
实际上,鸟类的这种行为与人类的习惯性错误又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人类的习惯性错误是偶然的,随时可以更改的,而鸟类却由于它们先天的生理机制决定了它们的行为水平也只能停留在这一阶段上。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24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