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康网为大家提供关于如何保护心理、心理保护自己的方式、小学孩子的心理特点、【如何保护孩子心理安全】保护孩子心理安全的方法,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聪康网导读:该如何保护孩子心理安全是父母们保护孩子最重要的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保护孩子心理安全呢?请看小编为你介绍:
为什么有的孩子挨了打、受了欺负、承受着自己撑不起的巨大压力,宁可独自忍受痛苦也不找家长、老师求助?
【分析】
这些孩子内心接受了一个观念:好孩子要听话,好孩子不给别人惹麻烦。这样的孩子会把成人的要求当做行为准则,别人对自己不好就是自己错了,是很丢人的事,受了委屈反而唯恐家长和老师知道,不想让大人跟着丢面子,当然不会主动说出来。另外,孤单的孩子容易被欺负,有的孩子从小缺乏与同龄孩子打交道的经验,人际交往能力差,觉得只有被动地服从孩子们之间的“等级”和“秩序”,才会维持与玩伴的关系,他们最害怕的不是受欺负,而是“他们不带我玩了”。
安全感不足的未成年人会为了维护关系而忍受虐待,他们最大的恐惧是被抛弃,这些孩子缺少独自应对人际压力的经验,习惯了家长的保护和照顾,在学校不得不独立面对,为了保护自己,这样的孩子多半会选择讨好、顺从和忍耐。
有的家长只喜欢给孩子讲大道理,听不进去孩子的话,更不愿意倾听孩子的感受。孩子认为说了家长也不理解,或者被忽视、或者招来一顿唠叨甚至是没完没了的说教。被一位老师揪耳朵的孩子的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孩子说过老师揪自己的耳朵,我以为就是一般的揪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没有在意。”
逃避痛苦的感受,不愿再提及伤害事件。重提那些事情会让孩子的内心再次经历痛苦的感受,所以本能地回避此类话题。
【建议】
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轻易否定孩子。被尊重的孩子知道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真实的感受。被尊重的孩子有价值感,感到自己被重视,因而敢于在强权面前争取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经常告诉孩子哪些做法是对的。有的家长在评论成人和孩子的言行时习惯说哪些是不好的,很少和孩子一起讨论哪些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不要和同学打架”与“和同学一起好好玩”这两句话,在孩子的世界里有天壤之别,因为小孩子是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根据头脑里的画面来行事,他的行为主要取决于你在他头脑里描绘了什么画面。以上话语给他脑袋里的不同画面是:“打架”和“好好玩”。
告诉孩子没有人是绝对正确的,人人都会犯错,别迷信老师和成人,让孩子学会客观地评价老师和成人的行为。
留心孩子的情绪和身体变化。比如孩子总说不舒服,却说不清楚是哪儿,医院也查不出任何疾病,这就是需要家长警惕的信息,需要耐心地取得孩子的信任,明确告诉孩子不论他遇到了什么事情,说出来家长都不会责怪他,责怪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来自亲人的伤害更难于修复。
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相信并且认真倾听孩子,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和他的处境,引导孩子寻找可以帮助他的资源,孩子知道自己的家人无论如何都会支持他,这是最好的保护。
融洽的亲子关系是关键。如果我们不论有多忙,每天都抽出哪怕十分钟的时间专心陪伴孩子,倾听孩子诉说他遇到的人和事,孩子在融洽的家庭关系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保护自己;家长也随时了解孩子在外面的处境,自然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一个人内心里有什么就会用什么方式与周围人互动,幼儿园里、学校里的确有个别老师有多重面具:在家长和其他成人面前表演对孩子的耐心和体贴,独自面对孩子时表现得喜怒无常、乖张暴戾,这是因为他们内心的焦虑、压力和坏情绪没有消化,或者是将在早年、在别处发生的不良情绪迁怒于孩子。
所以,教师和家长自身的心理安全是保护孩子心理安全的前提。
另外还有一些保护孩子心理的方法:
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
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
★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应的“精神投资”。深情地注视孩子,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
★要对孩子宽严并济。父母既不能为了赢得孩子的开心和笑容,就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也不能苟求孩子,把孩子与同伴进行横向比较,甚至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同伴的长处,要注意纵向比较,一旦发现孩子的闪光处和点滴进步,要及时加以表扬。
以礼相待--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
家庭内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调查表明,民主协商型父母与独断专制型父母相比,前者培养出来的孩子更通情达理,受同伴欢迎,能与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为了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做的是:
★尊重孩子,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以减少“威严感”,使孩子觉行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父母要礼待孩子,对孩子讲文明礼貌,不打骂孩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好事或有什么成绩,父母都要表示祝贺,绝不吝啬赞赏。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可能讲错了话、做错了事之后,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亲可敬。
循循善诱--让孩子认识自我
孩子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发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父母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特的,有动听的名字、短短的黑发、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剪纸、绘画、弹琴,能用自己的双脚行、奔跑、跳跃、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
为此,父母可采用各种形式来进行:鼓励孩子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长得怎么样、身材如何;启发孩子通过不同的手段,绘出自己的形象,比如躺在地上,请父母帮忙描出身体的轮廓,然后自己进行剪贴,也可自己画自画像;引导孩子对自己的照片、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按日期前后进行排列,或按照内容进行编排,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成长档案;把各种折纸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使孩子能经常翻阅、观赏,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此外,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十分重要。幼年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父母要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养孩子克制力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订规章制度,鼓励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队长”,带头遵守家规家法。
为使孩子能适应集体生活,从而得到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父母还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要使孩子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可通过游戏来进行。例如,父母和孩子玩“扶盲人过马路”的游戏,先让孩子扮成“盲人”,由父母扶其过马路;再由父母扮作“盲人”,让孩子扶着过马路。
孩子成长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怕黑,不敢独自一人睡觉,父母可在3岁孩子的卧室放一盏调光台灯,而对4岁的孩子,父母则可关灯,让孩子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故事边进入梦乡。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介绍的保护孩子心理安全的方法!
2021年01月24日 16:55
2021年01月24日 16:53
2020年06月23日 13:59
2018年03月03日 09:19
2018年03月03日 09:17
2018年03月03日 09:16
2018年03月03日 09:15
2018年03月03日 09:14
2018年03月03日 09:12
2018年03月03日 09:10
2018年03月03日 09:09
2018年03月03日 09:08
2018年03月03日 09:06
2018年03月03日 09:05
2018年03月03日 09:04
2018年03月03日 09:02
2018年03月03日 09:00
2018年03月03日 08:59
2018年03月03日 08:57
2018年03月03日 08:55
上拉加载更多
加载中
没有更多内容了~
出错了,刷新下页面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