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学者重视心理卫生:我国古代学者重视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
心理卫生的工作有消极的和积极的两个方面。消极的方面是指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改善心理疾病患者的待遇;积极的方面是指促进心理健康,培养与锻炼完整的人格。这两个方面都是必要的,但是积极的方面更为重要。
讲究心理卫生对心身健康、恋爱的成功、婚姻的美满、家庭的幸福、学习与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与思想家孔子对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就有不少值得借鉴的论述。
孔子在《论语为人》中指出“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在这里指出爱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好调节礼乐、好说明人的好处、喜欢多交好朋友是三种有益的爱好。喜好骄奢、喜好放荡、喜好淫乐是三种有害的爱好。
孔子在《论语勇毅》中指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即有智慧的人不受迷惑,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勇气的人无所恐惧。孔子言简意赅地论述了智力、道德、勇敢对防止不良情绪扰乱的作用。
《老子》中指出:“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即人们有很多忧愁烦恼,是因为太看重了自己,能超脱自己,就不会有什么忧伤。
荀子在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方面也有一些论述。他重视治气、养心。所谓治气就是调理性情;所谓养心,就是讲究心理卫生。他在《荀子修身篇》中说:“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毅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炤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荀子养心术的特点在于以积极心理克服消极心理,以正性情绪克服负性情绪,以良好的个性心理特点去克服不良的个性心理特点。血气刚强需要以心平气和去中和;深沉而近于险诈则以平易善良去代替;勇毅猛戾要诱导使其不越正规;敏捷、不慎需要加以节制;心胸狭窄则需以心胸开阔来代替;意志卑下贪利而需振作高尚的志向;驽钝散漫需要师友来约束,等等。荀况认为治气、养心之术,最直接的途径是按礼去做,最关键的是要得到好老师的指导,最能发生妙用是所好专一、思虑不杂。
荀子还指出:“乐易者常寿长”,即乐观者长寿。
孟子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即减少欲念使人心情宁静。他还说: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即胸襟开阔、高尚情操有利健康。
曹操诗曰:“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唐代杰出医学家孙思邈有许多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科学思想。他认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说的是人的思维活动、欲望、劳动都要适当,过度则有害于身心健康。他认为“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清,顺理修身去烦恼。”说明人的养生之道在通晓达到心地光明,去烦恼、少发怒。他还认为“凡人不可无思,当以渐遣除之。”说的是人难免有所忧思,但事后要自我排除与自我宽慰。
宋代许叔微在《本事方》中指出:“起病于烦恼,生于妄想。失妄想之来,其机有三: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不可或释者,此是过去妄想也。或事到眼前,本可顺应,而仍畏首畏尾,三翻四复,犹豫不决者,此是现在妄想也。或期望日后富贵荣华,皆如所愿;或期望功成名遂,告老归田;或期望子孙登荣,以继书香门第,与夫不可必成,不可必得虚幻之事者,此是未来妄想也。”
从以上所录可看出,古代著名学者都注重心理健康,讲究心理卫生。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24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