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幸福感比较低,他们认为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等让自己喘不过气,所以对幸福的感知度不强,幸福感较低。目前,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成长环境、就业压力、感情困扰、社会舆论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果这些因素全都变成了心理压力,那么大学生的幸福感势必会减弱,并且长此以往甚至会出现心理疾病,需要高度重视。
(一)成长环境
大学生幸福感弱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成长环境问题,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大同小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一所名牌大学,顺利毕业后找一份稳定工作,但是,在新时代环境下,这种愿望已经不能适应发展潮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饱和,大学生再想进入这样的体制内难上加难。但是,因为大学生们从小就是成长在这样的环境,家长们抱着这样的希望,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就演变成心理层面的问题,大学生的幸福感降低。此外,我国目前教育领域以成绩来判定学生能力,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入党、评奖学金、得到各种荣誉,而成绩不好不仅挂科、补考,甚至与一切“优秀”绝缘,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心理压力不言而喻,大学生每天还穿梭于教室、自习室、图书馆、培训班之间,环境与高中差别不大,体现不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这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造成大学生幸福感降低的直接原因。
(二)就业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直很大,大学生希望找到高薪、轻松的工作,家长希望大学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却远没有这样宽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要求大学生能在统一考试中笔试成绩优异、面试成绩出众,而企业单位多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面对就业前景的种种阻碍,社会经济的日益增长,各种职位都趋于饱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专科学生缺少理论知识、本科学生缺少实践能力、硕士研究生缺少社会经验,大学生身上的不足是存在的,但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的,社会需要的是立刻上岗就创造经济效益的人才,没有给大学生充足的缓冲期。面对着这样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幸福感自然会越来越低,如果学校不能及时进行幸福感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就会出现问题,只会盯着就业压力看,而忘记欣赏人生中的风景,幸福感无从谈起。 (三)感情困扰
因为感情伤人、自杀的大学生全国各地每年都会出现,如果高校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教育做得到位,让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那么这种校园内的感情悲剧就会减少很多。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不成熟的“大孩子”,他们的爱情观也是不成熟的,基于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所以并没有意识到爱情的真谛,而是把爱情看作占有,如果大学生的爱情心理是这样的,那么恋爱就不再美好,争吵、冷战、分手等每天都在上演,对大学生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高校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就感情问题引导大学生,进行幸福感教育,让学生看到对方的善良与美好,使感情得到升华。即便大学生情侣最后闹到分手,也不应该因为感情的困扰而影响心理状态,心理教师应该让大学生意识到世界上很多人都是善意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好,不应该因为一段恋情的失败就降低自身幸福感。如果幸福感教育做得好,大学生中的失恋、单相思、恋物癖等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四)社会舆论
社会赋予大学生的角色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群,是社会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就是这种社会舆论给予大学生莫大的压力,直接造成幸福感降低。总结现在的社会舆论:第一,大学毕业应该找一个高薪工作,月薪2000元以下的工作不是大学生做的;第二,大学生应该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现代人才,参加工作之后不需要学习,可以直接上岗;第三,大学毕业之后就应该马上成家立业;第四,上了好大学才有好工作,体、音、美专业都是给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设立的等等。大众传播用极其快的速度将这些舆论话语公之于众,成为社会舆论,时时压在大学生的心上,由此,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状态差、幸福感低等问题日益暴露,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要面临的舆论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