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的研究:1、图式与图式理论
早在1781年,“图式”概念由哲学家Kant首先提出,他认为图式就是纯粹先验想象力的产物或者说是学习者以往习得的知识的结构。随之,不同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背景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图式进行了研究。根究西方哲学家的一般理解,图式就是用来组织、描述和解释我们经验的概念网络和命题网络。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对同一类客体或活动的基本结构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在大脑中形成的框图便是图式;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是储存于人们记忆之中的由各种信息和经验组成的认知结构;
2、国内图式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纵观国内研究内容,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1990年),理论介绍阶段。这一阶段发文量不多,研究内容主要是对图式的介绍和解读,涉及的主要的学科领域为哲学。
第二阶段(1991―2000年),理论介绍与应用并存阶段。人们除了对理论继续引
进和介绍外,已意识到图式理论的应用问题,开始把图式理论应用到阅读、翻译等领域,但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辨性的,涉及的学科领域已从哲学扩展到了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外语教学领域。
第三阶段( 2001―2010年),理论应用阶段。这一阶段图式理论研究的发文量急剧增加,并且图式理论的研究逐渐从理论介绍走向理论的应用,尤其是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且研究方法趋于严谨。
3、图式理论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心理学中的“图式”最早始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发现:人的记忆能够把各种信息和经验组织成认知结构,形成常规图式,储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新的经验可通过与其对比而被理解。国内关于图式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不多,关于记忆的研究更少。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采用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法或实验法对心理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或检验。
4、图式理论在认知科学领域的研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图式理论的解释作用已为认知学界广泛地接受。自90年代国内的图式理论研究开始涉及认知科学领域,就目前研究来看,主要是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解释与认知存在紧密联系的语言习得过程,如对听力、阅读或翻译的认知策略、认知途径、认知模式、认知表征等的探讨和分析,但更多的研究集中于对阅读理解过程的研究。
“认知图式”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而所谓图式正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同样的人和事,每一个人所作出的反映和判断往往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因为所有的意识和人的主观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换句话说,所有的意识和每一个人的认知图式有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图式,通过这个认知图式,他就会对他所接触的人和事进行判断,当面前的这个人和事符合自己的认知图式时,他就会作出肯定的判断,反之就会作出否定的判断。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建立自己的认知图式,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一系列的认知图式,才能更好地发挥我们的认知图式。每一个人的认知图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变更我们的认知图式呢,皮亚杰提出了两个“化”,即“同化”和“顺化”。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也就是说,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
在我们身边有的人进步飞快,就是因为他通过大量的阅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等等途径,不断把外部世界的经验、知识吸收到自己的大脑中,每天都能把新的知识变为自己的认知图式的一部分,日积月累,不断吸收,不断“同化”,他的认知图式就变得越来越丰富起来。而那些从不吸收外部的信息,从不尝试改变自己认知图式的人就会变得思想封闭,很难进步。“顺化”就是“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即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有机体就会对自身的图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境”。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24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