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融入的视角出发,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的策略:1.打破新生代农民工城乡“二元结构”的分类,协助其重新确立正确的身份认同感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管理模式造成的身份差异使得农民工在户籍、教育、社会保障、人事、医疗制度等方面都被排除在城市之外,只能以“二等公民”的身份尴尬的处在城市之中。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这种心理冲突,需要对其进行一个重新社会化的过程,而增进城市社区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交流和共事,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的封闭性成为必然。依据Mussweiler的选择性通达模型,当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公民在广泛范围内接触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时,其价值观和意义感与城市居民相似。据此,在城市的教育、医疗灯基础服务领域,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的平台,推行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和享受的政策,将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规则及文化系统的进一步了解,打破对自己身份的模糊感,增强对城市社区生活的归属感。
2.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教育、培训等服务,提升其综合素质,增强其价值感
据有关资料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变迁及工作技能与其在城市社区的归属感成正相关,而当下大多在城市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缺少受到正规的岗位教育与培训,这种缺失削弱了新生代农民工获取资源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其就业的信心和质量。因此,政府应联合企业和社会的力量,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职业院校为基地,以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使其体会到事业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在培训内容上,除了职业技能培训外,还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学会善待别人,热爱学习,同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一方面促使其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了解国家政策,理解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增强其对国家的信心,消除其对社区管理的戒心和抵触情绪。
3.因地制宜地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服务,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归属感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走出心理困境,还是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心理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因地制宜的结合各地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开展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不仅关注他们的生存问题,更要关注他们的发展问题,如在企业内或社区内设置“农民工之家”、“农民工社区服务站”、“农民工心理热线”、“农民工信箱”等,组织就业知识讲座、心理辅导、联谊会、工作坊等,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调动社区资源和居民的热情,鼓励社区内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开展妇女小组、职业规划小组等,引导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社区融入。最后,还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吸纳他们参与到社区公共活动中,引导其相互帮扶、共同成长。
4.引导全社会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上经常会被防范与排斥,这种正常管理和服务上的区别化对待,使得农民工的称号被“污名”化,如“粗鲁”、“没文化”、“不遵纪守法”等,这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尊重甚至歧视,往往使他们产生无力感和无助感,巨大的排斥力使得他们宁愿守在其内部生活圈子,而不愿融入社区生活,针对此种心态,我们应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呼吁和倡导全社区共同来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大力宣传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典型代表,树立新生代农民工的正面形象,使全社会都了解他人、认可他们、尊重和关心他们,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c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积极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多部门密切配合,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地位和待遇,解决他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4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