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考试晕场是怎么回事? : 有的人一进入考场,就非常紧张,甚至平时做过的题目这时也无法解答、结果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的任何行动都由一定的动机驱使,在处理问题甚至解决智力难题的前前后后都有各种情感的渗入,这种动机和情感又促进或阻碍了人们对问题的解决。不难想象,如果一个人面对难题没有愿望去解决它,那么一般说来,他很难完成这一任务;他或是因为困难而放弃,或是中途被另外一些新颖有趣的刺激吸引过去。但是,这也绝不意味着强烈的动机、强烈的期待就有助于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曾用黑猩猩做过一个实验,来比较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间的关系。黑猩猩面临的问题是用一根棍棒把食物勾进笼内。问题的难度有几种: 一种是棍棒在食物近处; 另一种是动物面向食物,棍棒在它的背后; 第三种是动物须从它的后面取一枝短棍,用它挑起一条系在长棍上的绳索,用绳索拉进长棍,然后用长棍把食物拉进来。动机的强度随实验前食物被剥夺的时间的长短来计算,其差别为2、12、36小时。结果发现,当动机很弱时 (食物被剥夺2小时)动物很容易被无关因子吸引到问题以外的事情上,趋向无目的行动,而在动机非常强烈的情况下,(食物被剥夺36个小时),动物把注意力全集中在目的物上 (食物) ,而把整个情境中其他对于解决问题很重要的特点都排除,并且由于累次失败而无从下手,大发脾气,这样就妨碍动物有效地解决问题。而只有在动机强度中等时 (食物被剥夺12小时) ,动物在获取食物的诱惑下,多次尝试,利用各种可能的条件达到目的,甚至处于第三种实验情境中,也能解决问题。
过强的动机会阻碍了动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也会对人解决问题起消极作用。考试时的晕场现象就是由于在临考前过多地考虑了考试成绩的好坏对自己的影响,想到一个分数就定了自己的终生,这种心理上过重的负担必然造成这样的动机: “我一定得考好,一定要拿个高分数。”这种动机势必造成过分紧张,妨碍大脑的正常思维活动,结果事与愿违,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我们可以把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果间的关系描绘成一个倒转的U型曲线,即随动机程度的增加,问题解决的效果也增加,直到到达一个最高点,然后,动机强度继续增加,但问题解决的结果反而越来越差。
了解了动机与问题解决的关系后,当我们面临实际问题时,就能够较好地自我调节、最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