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制剂以后,药物相互之间到底起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疗效的发挥又有什么影响?这都是关于中药配伍机制的根本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都曾加以探索,只是目前尚未臻明朗的境界。下面分三方面来谈。
1.数种药物在配伍共剂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质”的变化--主要指化学变化而言。
由于中医传统的剂型以汤为主,水为化学变化的最主要基质,而煎药时的温
度又足以提高反应的可能和速度。至于药物在炮制或制剂过程中加入了某些有机溶媒(如酒、醋等),更使这个可能显得具有现实意义。上文曾提及酒、醋等对于药物有效成分溶出的意义,但由于植物所含有机成分比较复杂,目前尚难具体说明其变化。但在矿物药方面,则较易从无机化学的定性、定量而确定其变化的结果。例如:红升丹系水银(汞)、火硝(硝酸钾)与白矶合炼,经升华反应而制成的粗制氧化汞,有的含量可达98%以上。
2.数种药物在配伍共剂的过程中,不产生“质”的变化(指化学变化)--仅单纯表现为物理性的溶解掺和,因而所表现的共同疗效主要为各个药在有效价的量上的积累。
在一般情况下,方剂配伍可能较多表现为这种形式。例如:大黄攻下实热,芒硝软坚润燥,配合则主治阳明腑实、燥结而坚,故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陷胸汤及丸、大黄牡丹皮汤、黄龙汤等均合用之。如单从泻下作用而言,大黄则可分解出大黄素(蔥酣类),为刺激性泻药,可以导致肠蠕动亢进;芒硝即硫酸钠,为容积性泻药,可以在肠腔形成高渗透压,吸出肠壁的水分。故知大黄与芒硝,一为有机物一为无机物,在共剂中虽不产生化学变化,但其药理作用(部位与方式)不同,因而互取所长,组合甚妙,不禁使我们由衷赞叹古人经验的可贵。
3.既肯定每个药各自的性能,又承认药物之间有相互影响的可能,这是中医学术的传统观点。
徐灵胎对这个观点有精辟的发挥,见于所著《医学源流论》等书中。他认为,“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大权焉,此方之妙也”。所谓各全与各失其性,他又补充说:“一药有一药之性能功效,药之功用不止一端,在此方则取此长,在彼方则取彼长”。此方、彼方盖指不同的配伍;此长、彼长则表示经配伍后可能产生的性质上的变化,不单是量的增减也。
关于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的研究,是个艰巨的科学实践过程,必须付出巨大的劳动。然而,世界是可知的,坚持下去终可臻于晓畅的一天。从现有资料来看,即使在含有复杂有机成分的植物药方面,也有了一些苗头。例如,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傅丰永等报道,他们在复方天麻钩藤饮的化学研究中发现,牛膝的皂甘与桑寄生的酚性物质部分(包括鞣质和黄酮昔),在复方中有化学变化产生,故在煎剂中无皂昔的溶血现象,亦改变了鞣与酚遇到三氯化铁时的呈色反应。但其变化后的产物究属何物,尚待进一步研究。此外,他们又发现牛膝、桑寄生、杜仲炭三药的混合制剂(不论是混合液或合煎液),均较各药单煎时含较明显的生物碱、黄酮昔、香豆精昔等反应。他们推想:这些药的降压作用可能与之有关。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