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消法,就是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等作用,针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的实邪,使之消散的治疗方法,又称消积导滞法。临床上,该法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凡食积、虫积、痞块、积聚、痰饮、瘰疬、痈肿初起等症,均可用消法,目的在于消散脏腑、经络、肌肉的实邪,《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坚者消之”、“结者散之”就是其立法原则。
根据临床具体应用的不同,消法可分为软坚散结、消痰化饮、消食导滞、消水散肿四类。凡因气结、痰湿或血瘀所导致的肿核痞块,使用行气消瘀,或软坚磨积的方法,都属软坚散结法,代表方剂为消除“疟母”(类似疟疾引起的脾脏肿大)的鳖甲煎丸等;消痰化饮适用于因脾胃气虚、水湿不消,以致凝聚生痰,积于上脘,自觉胸中有积聚物的病症,代表方如金匮枳术汤;消食导滞则适用于因暴饮暴食、脾胃不运、消化功能呆滞等所导致的嗳腐吞酸、恶食倦怠、脘腹胀满等症状,代表方如保和丸、枳实消痞丸等;消水散肿适用于水气外溢、肢满腹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泻等症,代表方是实脾饮。
除了上述疾病,虫积、内外痈疡等,也可以用消去法来治疗。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① 由于消法属渐缓散的方法,不能用于急症;② 消法具有攻伐破削的性质,不能用于体质极其虚弱者。
消法既可单独运用,又可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若因痞满积聚,日久渐积,临床见虚实兼夹者,消法可与补法配合使用,称为“消补兼施”;若积聚已久,正气已虚,此时就必须用一天消、一天补的方法,称为“消补并行”;对于食积难化,病程短,体质较好者,消法还可同下法配合运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消法与下法虽然都是祛除有形之邪,但下法是在燥屎、瘀血、停痰、留饮等有形实邪必须急于排除,且有可能排除的情况下使用;而一些慢性的积聚,在不可能且无条件排除的时候,就应采用消法。下法是猛攻急下,消法是渐消缓散,消法虽较下法缓和,但仍属祛邪之法,故对于纯虚无实证者应禁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 李杰 张觅
相关链接
消食方—— 保和丸
该方源自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保和丸)治一切食积,由山楂6两,神曲2两,半夏、茯苓各3两,陈皮、连翘、莱服子各1两组成,因作用平和,故名‘保和’。”现代已将其制成了中成药,功效为消食、导滞、和胃,适用于食积引起的脘腹胀满、嗳腐厌食、恶心呕吐、大便泄泻、苔厚腻等症,每次6-9丸(小儿酌减),温开水送下,现代常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小儿厌食、婴幼儿便秘或腹泻、慢性肝炎、胆道感染等症的治疗。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