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医药书籍多以《本草》命名,这是因为在早期所发现的药物中,草本植物占多数。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本草》,我国古代一些医药学家总结了汉代以前,直至远古劳动人民所积累的药物知识,系统地加以编着而成。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汉代托古之风盛行,人们厚古薄今,为了提高该书的地位,增强人们的信任感,它借用神农遍尝百草发现药物这女司孺皆知的传说,将神农冠于书名之首,定名为《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梁代的陶弘景对《神农本草经》作了一番整理、加注和补充的工作,并把新发现的药物又整理出365种,增加了一山倍,共730种,编撰成《本草经集注》。书中,陶弘景首创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治疗属性分类的新方法。首先把730种药分为草、木、米食、虫兽、玉石、果菜和有名未用等七类,这种分类方法后来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在以后的1000多年间一直被沿用,并加以发展。陶弘景还首创治疗性能对药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例如,祛风的药物有防风、秦艽、防己、独活等,就归在同一类。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治疗参考,对医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唐本草》到了唐朝,出现了许多新药和外来药,朝廷命苏敬等人编修药物专著,结果修成《唐本草》,亦称《唐新修本萆》,有时简称《新修本草》。《新修本草》原指三部分文献而言,即《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新修本草》本书共载药850种,比《本草经集注》增加药物114种。对每味药物的性味、产地、采收、功用和主治都作了详细介绍。在编纂体裁上有所创新,为了便于采药和用药时的正确辨认,除传统用文字记述的《本草》外,还首创详细绘画《药图》,且以《图经》加以说明的方式,后者约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该书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六五九年)正式颁布,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颁布的药典。
《本草拾遗》 唐玄宗开元年间,陈藏器又撰成《本草拾遗》。此书序例1卷,拾遗6卷,解纷3卷。由于此书以拾缀唐《新修本草》遗漏的药物为主旨,故以“拾遗”为名。该书现已亡佚。但曾被多种医药书籍引用。日本《医心方》、我国明代《本草纲目》等书多所采录。全书分为三部分,序例部分相当于部论,记载了“十剂”的内容。谓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拾遗部分共收载药物692种。分为石、草、木、兽禽、果菜米等部,各药内容分药名、性味、毒性、药效、主治、产地、药物形态、采制等项。《本草拾遗》在唐代是仅次于《新修本草》的一部重要本草著作。
《本草纲目》 明朝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总结前人《本草》的基础上,经过27年的艰苦努力,将历代本草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并广泛收集和总结出民间的各类药物共1892种,终于在万历六年(公元一五七八年)编著成《本草纲目》一书。全书共52卷,100余万字,收集了11096个药方,并附有药物有形图1160幅。该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此外,还有五代十国时,后蜀韩保升增补注释《唐本草》编成《蜀本草》。宋朝时,宋仁宗命刘禹锡等人修订《嘉佑本草》,已载药1082种;后宋徽宗又命唐慎微编著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将药物扩充到1558种,并附有图谱。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