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方后的注可谓影响深远,“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几乎成为汗法的教条,让中医同道对于微汗印象深刻,同时对于大汗格外顾忌。
同是汗法代表的《伤寒论》麻黄汤取汗,也遵循了桂枝汤方后注的要求,“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但在麻黄汤的另一版本有不同的说法——《辅行诀》小青龙汤(即《伤寒论》中的麻黄汤)方后赫然写着“必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也。”前者强调了微汗,后者却强调了“汗出彻身”——应该不排除身体条件允许时的大汗。
近有患者谢某的经历可以让我们一起重温大汗的重要性。
银屑病患者小腿前面较难出汗属于共识。谢某治疗数月,一直秉持微汗法,身体整体状况和皮损均有明显好转,但是小腿前面欲汗而难汗。
单位有羽毛球赛,谢某推脱再三,不得已参赛(笔者对于“对抗性运动”原则上是反对的,因为只要对抗运动,一定会汗出“如水流漓”。“立足微汗求大汗”的原则,让患者去操作是有困难的,不如一律禁止其对抗运动,这样更具可操作性)。虽然她尽量缓和地参赛,但是还是出了很多汗。赛后,有一个情况让她很兴奋——小腿前面开始出汗了。
“究竟该大汗,还是微汗呢?”就这个问题,谢某请教笔者,“如果一直微汗,小腿就不会出汗。是不是应该更多大汗呢?”笔者答:“以微汗为基础,为常态。在平素微汗,正气较为充足的前提下,偶尔大汗可以把不通的地方打通,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因为偶尔的大汗尝到了甜头,就把大汗作为习惯,那样就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大汗只能是偶尔的,暂时的。”
笔者治疗有一个原则:以最小的正气损耗为代价求得身体的通畅(如果说不消耗正气是不现实、不客观的)。微汗对于身体的损耗最小,于是符合求长效的原则。而偶尔的大汗对于比较充实的身体来讲,损耗也不会很大,但可以获得微汗所不能达到的荡涤顽痰死结的作用。
从根本上来讲,治疗是一个随时权衡利弊的过程。谢某如果一开始就大汗,会伤损正气,欲速而不达。因为有了前面一贯的微汗,让身体渐通而不伤,正气慢慢蓄积,有与邪气打一仗的资本了,在体表的反应就是“欲通难通,热而难汗”。
这时,恰当好处地打一场球,鼓励正邪交战,气血奔涌,一战而通。通后需要休养生息,见好就收,不能盲目地大汗,一通再通,劳民伤财,不利于身体的长治久安。
大汗与微汗,可以用急治与缓治的对比作解,“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虽然“治病必求于本”,但是急攻之法不可废。
从大汗、微汗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在医学研究的道路上,没有一贯的、教条式的正确,没有一劳永逸的结论,只有因人、因地、因时的权衡,变化是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汗,作为立足于健康、以人为本、着眼于长远的治疗指标来讲,可以说是永恒的。但是究竟是发汗为主、还是止汗为主?究竟是该大汗、还是该微汗?究竟是可以清热凉血、还是慎用清热凉血……这些具体的细节,都是相对的,都要靠医者的思维去临场决断。
多年以前,笔者说过一段话:“医疗的大方向,需要高瞻远瞩来确定。大方向确定后,具体的操作,就需要如山道开车般灵活转向。大方向一定要坚守,而小方向一定要灵活,不可固执。既要万变不离其宗,又要圆机活法,二者不可偏废。”至今读来,仍以为正确,说来与同道共勉。(本栏目结束)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