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痤疮
2018年05月25日 08:59
热度 : 3
【概述】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疮、结节、囊肿等损害。多发于青年男女。痤疮为多因素性疾病,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阐述清楚。现代西医学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以药物内服外用为主。
寻常痤疮在中医学中相当于“肺风粉刺”、“面疮”等。
针灸治疗肺风粉刺,在古籍中未见有明确记载。现代报道,较早见于60年代[1]。近十余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类对自身的健康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针灸治疗痤疮的文章急剧增加。在穴位刺激法上,应用颇为文泛,如用火针、电针、挑治、耳穴埋针、三棱针刺血、自血穴位注射及耳穴割治等法。在疗效上,为了较客观验证针灸效果,有人对比了刺血法与中药、西药三者间的疗效,结果发现剌血法明显高于中、西药物,且以西药治愈率最低[2]。针灸治疗本病有的效率在90%左右。
【治疗】
针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曲池、合谷;2、后溪、劳宫。
配穴:大椎、足三里、迎香、下关、颊车。
(二)治法
主穴每次作1组,配穴酌取2~3个。穴位可轮流选用。曲池、合谷,进针得气后宜以中等度强度之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后溪穴透劳宫穴,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出针后,从针眼中挤出血数滴。配穴用轻到中等度刺激,然后,通以电针,用断续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电针20分钟,取针后,面部穴和足三里穴,以艾条回旋灸10~15分钟,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后溪透劳宫每周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丘疹消失,潮红全褪,不再长出新的痤疮,观察一年无复发;显效:丘疹基本消失,半年内不再长出新的痤 疮;有效:丘疹明显消失,但偶有新痤疮长出;无效:症情略有好转或无改善。
共治疗537例,基本痊愈431例(80.1%),显效69例(12.8%),有效32例(6.2%),无效5例(0.9%),总有效率达99.1%[3~6]。
耳穴埋针
(一)取穴
主穴:内分泌。
配穴:膈、肺。
(二)治法
单用主穴,仅埋一侧,如效不显加配穴。耳廓严格消毒后,将揿针对准穴位,稍捻一下刺入,然后用小方块胶布固定,用手指按压10分钟。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3~5分钟。埋针3~5天,再另换1侧。5~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50余例,除1例中断,12例有效及显效外,余均获痊愈[7~9]。
耳穴刺血
(一)取穴
主穴:交感、热穴、内分泌、皮质下、脑点。
配穴:肾上腺、神门。
热穴位置:与对耳轮上脚内侧缘同一直线的对耳轮部。
(二)治法
每次取2~3主穴,轮流取用。疗效不显时,加配穴。用消毒三棱针快速点刺,深0.1厘米,以不穿透软骨为宜,挤出血1~3滴。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症状消失,皮肤光泽,弹性如常,无任何异常,二年未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皮肤光泽弹性恢复,有轻度发硬;有效:症状减轻,痤疮部分消退,触诊仍有硬结;无效:无改善。
共治1287例,有效率为85.3~99.4%。其中989例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825例(81.9%),显效64例(6.9%),有效50例(5.6%),无效50例(5.6%),总有效率为94.4%[2,11]。
耳穴割治
(一)取穴
主穴:肺。
配穴: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
(二)治法
主穴取双侧,酌加配穴。常规消毒后,用手术刀尖将穴位割破,使出血少许,然后外敷药粉少量。隔日一次,穴位可轮流选用,10次为一疗程。
药粉为:雄黄、冰片、硼酸、滑石粉各等分,研粉。
(三)疗效评价
共治381例,痊愈355例(93.2%),余26例,亦有不同程度好转[11]。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足三里。
(二)治法
先抽取患者静脉血液3~6毫升,然后,迅速注入其本人之双侧足三里,30日治疗1次。亦可抽血2毫升,每穴注入1毫升,每周2次,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710例,痊愈697例(98%),显效5例(0.7%),有效4例(0.6%),无效4例(0.6%)。有效率为98.4%[12,13]。
拔罐(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3组。1、大椎、至阳(或肺俞);2、身柱、筋缩;3、神道、命门。
配穴:降压沟、热穴、胃穴(均为耳穴)。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组,以三棱针或皮肤针叩刺数下。出血,然后拔罐20分钟,放血量以3~5ml为宜,起罐。配穴用三棱针或手术刀片(15号)割治,出血数滴。每次选1~2穴。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387例,痊愈187例,显效122例,有效7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7.4%[14,15,21]。
拔罐(之二)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耳尖(耳穴)。
(二)治法
令患者俯伏于桌上,充分暴露后颈部,先以毫针刺入大椎穴,针尖向下,略作提插捻转后,使针感下传,然后将罐具以架火法吸拔于留针处,留罐20~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顽固者可沿膀胱经线区吸拔走罐及耳尖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39例,结果治愈2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9]。
挑治
(一)取穴
主穴:反应点。
配穴:大椎、陶道、身柱、至阳、夹脊胸1~7。
反应点位置:反应点为类似丘疹而稍高于皮肤、呈灰白色、棕色或暗红色之阳性点,压之不褪色。位置以接近背部膀胱经输穴为佳。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如效不显可改用配穴。令病人反坐在靠背椅上,暴露背部,在充足光线之下寻定挑治点。然后消毒并作一皮丘局麻,以消毒三棱针刺破皮肤,将皮下白色纤维样物逐一挑断,至挑净为止。可据症情,对较重且体格壮实者,加拔火罐,出少量血。创口敷以消毒敷料,胶布固定。第一次挑治,仅挑1点,复诊可挑2点。5~7天挑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130例,痊愈95例(73.1%),显效21例(16.2%)有效11例(8.4%),无效为3例(2.3%),总有效率为97.7%[16~18]。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内分泌、肾上腺、肺。
(二)治法
每次取一侧耳穴,两耳交替。用氦-氖激光仪治疗,波长6328埃,功率2~3毫瓦,光导纤维芯径<200微米,光纤数值孔径<0.25,光纤长1米,末端输出功率2.5~1.3毫瓦。每穴照射3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三)疗效评价
共治312例,痊愈179例,显效78例,有效4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5.8%。有效者随访3~6个月,复发8例,再以本法治愈[20]。
穴位埋藏
(一)取穴
主穴:肺俞。
(二)治法
双侧穴位均取,皮肤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取9号空心针,将0.5~1.0cm长的羊肠线直接推入穴位皮下,针孔用消毒干棉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7~10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200例,痊愈120例,显效40例,有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8%[22]。
耳穴冷冻
(一)取穴
主穴:轮1、轮2。
配穴:肺、睾丸(或卵巢)、内分泌、面颊。
(二)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加1个,每次均取双侧。穴位常规消毒后以自制直径为1.5mm铜质冷冻头浸足液氮,立即按压所选耳穴,每穴4~5秒钟。每周1次,治疗4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80例,近愈10例,显效21例,好转3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5%[23]。
【主要参考文献】
[1]麻纯儒。针刺治疗面部粉刺有效。针灸杂志 1966;(2):29。
[2]夏玉卿。刺血疗法治疗痤疮298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82;2(3):9。
[3]孙成友。针药并用治疗痤疮300例的临床观察。中医杂志 1984;25[2]:37。
[4]陈积祥。针刺治疗痤疮144例的临床观察。陕西中医 1985;(5):213。
[5]李风波。针刺治疗面部痤疮30例。中国针灸 1983;3(4):39。
[6]卢子龙。针灸治疗痤疮。江苏中医杂志 1983;4(1):34。
[7]史秉才,等。耳穴埋针治疗粉刺。四川中医 1986;4(4):53。
[8]姚国祥。耳穴埋针治疗痤疮15例。中医杂志 1982;23(5):31。
[9]孟庆余。耳穴埋针治疗痤疮。山东中医杂志 1982;(5):2。
[10]陈远发。针药并治疗青年粉刺989例。中国针灸 1989;9(2):4。
[11]徐明玉,等。耳穴割治治疗痤疮381例。中国针灸 1985;5(5):8。
[12]金海光。自家血穴位注射治疗痤疮。赤脚医生杂志 1976;(10):27。
[13]张 宣,等。自血穴位注射治疗痤疮686例。上海针灸杂志 1986;5(3):11。
[14]丁良能。针刺大椎配拔罐治疗痤疮50例。中医杂志 1984;25(4):22。
[15]邢克利。刺络法治疗痤疮304例,针灸论文摘要选编(中国针灸学会)1987;105,北京。
[16]甘承铨。三棱针挑治青年粉刺。渐江中医杂志 1985;20(3):118。
[17]贾秀卿。在膀胱经范围内用挑治疗青年痤疮50例。中国针灸 1983;3(5):16。
[18]康德义,等。挑治拔罐放血治疗青年痤疮50例初步总结。北京中医 1982;(3):51。
[19]张 弘。拔罐与挑治治疗面部痤疮87例。针灸学报 1990;6(1):16。
[20]李明志,等。激光耳穴治疗痤疮312例。中华理疗杂志 1990;13(2):116。
[21]张立芹,等。剌络拔罐为主治疗痤疮42例。 中国针灸 1997;17(1):63。
[22]安晓玉,等。羊肠线穴位埋藏治疗寻常痤疮200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5;(4):22。
[23]崔顺斌,等。耳穴冷冻治疗痤疮23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14(3):174。
来源 : [db:来源]
责任编辑 : 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