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豆浆与糖
许多人喝豆浆喜欢加糖。而有一条“禁忌”是“不能加红糖”,原因是“红糖中含有有机酸 ,会与豆浆中的钙或者蛋白质生成沉淀,从而降低营养价值”。且不说红糖中含有多少有机酸,豆浆中本来就没有什么钙,豆浆的价值跟钙也完全不搭边。
既然本来就没有,当然也就无所谓“损失”。而有机酸与蛋白能否结合,结合之后是否能被消化,本身也是没谱的事情。即便是真的,红糖中那点有机酸相对于豆浆中的蛋白质也只是沧海一粟罢了。
还有人说白糖也不要加,因为“糖在体内转化成酸,会结合体内的钙或者蛋白质,影响钙和蛋白质的吸收”。这种说法更离谱。糖转化成酸是在吸收之后,跟消化道内的钙和蛋白质没有碰面的机会。
人体都会摄入碳水化合物,最后在体内会分解成糖。如果糖转化而来的有机酸能有如此破坏性的话,那么吃的米饭、馒头、面包乃至蔬菜最终都会有同样的作用。
二、豆浆与鸡蛋
“豆浆不能与鸡蛋同吃”是关于豆浆的禁忌中流传最广的。这个说法的理由有二:一是“豆浆中有胰蛋白酶 抑制物,能抑制蛋白质的消化,降低营养价值”;二是“鸡蛋中的黏性蛋白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形成不被消化的物质,降低营养价值”。
第一条有点靠谱,大豆的确含有一些胰蛋白酶抑制物,会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降低对蛋白质的吸收。我们说豆浆一定要煮熟了喝,原因之一就是破坏胰蛋白酶抑制物的活性。如果不这么做,那么不仅是鸡蛋,大豆蛋白 自身的消化吸收也会受影响。
第二条纯属以讹传讹。胰蛋白酶是人体或者动物的胰腺分泌的酶,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如果大豆中存在这样的酶,纯属是跟自己过不去。大概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说法的“专家”没有看见“胰蛋白酶”后面还有“抑制物”这个词,想当然地进行了一番“推理”,于是就流传开来。
鸡蛋中的“黏性蛋白”是一种结合了糖的蛋白质。它本身也是一种蛋白酶抑制物,可以结合胰蛋白酶使之失去活性。既然大豆蛋白中没有胰蛋白酶,鸡蛋的黏性蛋白跟豆浆也就不会有矛盾。当然,它还是一种过敏原 。如果豆浆中真有某种成分与它结合,使之失去活性,倒是好事。
所以,豆浆和鸡蛋都是需要充分加热做熟的食物。加热的过程除了通常的杀死致病细菌,还担负着破坏这些“害群之马”的任务。
另一条禁忌是“不能用豆浆来冲鸡蛋”,理由跟上面相同。不过这个结论倒没错:热豆浆的温度不足以对鸡蛋充分加热。鸡蛋中很容易含有一些致病细菌和过敏原。这些成分没有被充分加热而失去活性的话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尤其是那种受人推崇的“走地鸡”,下蛋的环境实在不敢恭维,通常卫生条件难以保障,含有致病细菌的可能性就更高。
一、豆浆与糖
许多人喝豆浆喜欢加糖。而有一条“禁忌”是“不能加红糖”,原因是“红糖中含有有机酸 ,会与豆浆中的钙或者蛋白质生成沉淀,从而降低营养价值”。且不说红糖中含有多少有机酸,豆浆中本来就没有什么钙,豆浆的价值跟钙也完全不搭边。
既然本来就没有,当然也就无所谓“损失”。而有机酸与蛋白能否结合,结合之后是否能被消化,本身也是没谱的事情。即便是真的,红糖中那点有机酸相对于豆浆中的蛋白质也只是沧海一粟罢了。
还有人说白糖也不要加,因为“糖在体内转化成酸,会结合体内的钙或者蛋白质,影响钙和蛋白质的吸收”。这种说法更离谱。糖转化成酸是在吸收之后,跟消化道内的钙和蛋白质没有碰面的机会。
人体都会摄入碳水化合物,最后在体内会分解成糖。如果糖转化而来的有机酸能有如此破坏性的话,那么吃的米饭、馒头、面包乃至蔬菜最终都会有同样的作用。
二、豆浆与鸡蛋
“豆浆不能与鸡蛋同吃”是关于豆浆的禁忌中流传最广的。这个说法的理由有二:一是“豆浆中有胰蛋白酶 抑制物,能抑制蛋白质的消化,降低营养价值”;二是“鸡蛋中的黏性蛋白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形成不被消化的物质,降低营养价值”。
第一条有点靠谱,大豆的确含有一些胰蛋白酶抑制物,会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降低对蛋白质的吸收。我们说豆浆一定要煮熟了喝,原因之一就是破坏胰蛋白酶抑制物的活性。如果不这么做,那么不仅是鸡蛋,大豆蛋白 自身的消化吸收也会受影响。
第二条纯属以讹传讹。胰蛋白酶是人体或者动物的胰腺分泌的酶,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如果大豆中存在这样的酶,纯属是跟自己过不去。大概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说法的“专家”没有看见“胰蛋白酶”后面还有“抑制物”这个词,想当然地进行了一番“推理”,于是就流传开来。
鸡蛋中的“黏性蛋白”是一种结合了糖的蛋白质。它本身也是一种蛋白酶抑制物,可以结合胰蛋白酶使之失去活性。既然大豆蛋白中没有胰蛋白酶,鸡蛋的黏性蛋白跟豆浆也就不会有矛盾。当然,它还是一种过敏原 。如果豆浆中真有某种成分与它结合,使之失去活性,倒是好事。
所以,豆浆和鸡蛋都是需要充分加热做熟的食物。加热的过程除了通常的杀死致病细菌,还担负着破坏这些“害群之马”的任务。
另一条禁忌是“不能用豆浆来冲鸡蛋”,理由跟上面相同。不过这个结论倒没错:热豆浆的温度不足以对鸡蛋充分加热。鸡蛋中很容易含有一些致病细菌和过敏原。这些成分没有被充分加热而失去活性的话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尤其是那种受人推崇的“走地鸡”,下蛋的环境实在不敢恭维,通常卫生条件难以保障,含有致病细菌的可能性就更高。
2021年01月28日 17:14
2021年01月28日 17:12
2021年01月24日 17:07
2021年01月24日 17:05
2021年01月24日 17:03
2021年01月24日 17:00
2021年01月19日 17:25
2021年01月11日 15:40
2021年01月11日 15:36
2020年12月29日 15:23
2020年12月29日 15:19
2020年12月28日 14:54
2020年12月28日 14:47
2020年11月24日 13:51
2020年11月23日 13:56
2020年10月13日 14:19
2020年10月13日 14:14
2020年10月12日 14:02
2020年10月12日 13:58
2020年10月12日 13:47
上拉加载更多
加载中
没有更多内容了~
出错了,刷新下页面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