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由于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诸多原因引起,而中医疗法是对失眠的最佳方法,然而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针灸有着神奇疗效,针灸也是你可以选择的一种治疗方式。
针灸治疗失眠
中医解析:何为失眠症
失眠症是指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过度或体质虚弱等因素引起的持续的睡眠质量障碍,临床表现为经常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多梦,甚则彻夜不眠等。失眠最大影响在精神方面,严重的甚至可导致精神分裂。长期失眠危害心身健康,影响生活质量,也是发生意外事故和死亡的高危因素。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公布的2003年全球睡眠中国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失眠人群高达42.5%。失眠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难治性疾病之一。目前西医主要采用药物和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但西药长期服用易产生一些副作用;且心理疗法由于影响因素较多而致疗效不稳定。而针刺疗法作为传统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以其安神、定志的功效且无毒副作用在治疗失眠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失眠病人所接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中医学认为,人的正常睡眠是由心神所属,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的结果,阳气由动转静时,即进入睡眠状态,反之则为清醒状态。当因为内伤或外感因素破坏了这种正常的规律转化,就会导致不寐。
综合历代医家所论,失眠的病因病机有:
1、肝郁化火:人的情志活动以五脏的气血为物质基础,七情内伤,必损耗五脏气血,使脏腑功能失调,则发不寐。肝藏血舍魂,如暴怒伤肝或气郁化火,魂不守舍,则见不寐。2、痰热内扰:多因思虑太过,所求不得,肝气郁结,木郁乘土,脾运失司,聚湿生痰;或久嗜肥甘,湿聚不化,痰郁化热,扰乱神明,而致不寐。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言:“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积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3、心脾两虚:劳神过度,耗伤阴血;或久病、术后体虚,均可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而致不寐。正如《景岳全书》所言:“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不足也……”。4、胃气不和:《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合则卧不安”。即指饮食不节,肠胃受损,宿食停滞,酿成痰热,痰热上扰,以致不得安寐。5、心虚胆怯:平时心气素虚,遇事易惊,神不安,终日慑慑而致不寐。正如《类证治裁·不寐》中说:“惊恐伤神,心虚不安”。《素问·奇病论》说:“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上溢而口为之苦”。总之,失眠总体与心、脾、肝、肾和阴血不足有关,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气血失和而致心神不宁,引起失眠。
中医针灸解救失眠人群 找回清幽美梦
处方1:主穴:太冲、行间。辅穴:曲池、阳陵泉、神门、厉兑、太溪。随证配穴:便秘加支沟,心烦加内关,耳鸣加翳风、中渚,目赤加太阳、阳溪。本方疏肝解郁,清热安神,主治肝郁化火型失眠。针刺用泻法。处方2:主穴:内庭、公孙。辅穴:丰隆、神门。随证配穴:便秘加天枢、上巨虚。本方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主治痰热内扰型失眠。针刺用泻法。处方3:主穴:太溪、大陵。辅穴:神门、志室、肾俞、三阴交。随证配穴:耳鸣加翳风、听宫,头晕加风池,遗精加志室。本方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主治阴虚火旺型失眠。针刺用补泻兼施法。处方4:主穴:足三里、心俞。辅穴:血海、关元、气海、神门、少海、脾俞。随证配穴:多梦加魄户,健忘加志室。本方补益心脾,安神定志,主治心脾两虚型失眠。针刺用补法。处方5:主穴:足窍阴、心俞。辅穴:阳陵泉、气海、神门、脾俞、隐白。随证配穴:虚极加关元,神疲伴倦加百会、足三里。本方补心益胆,安神定志,主治心胆气虚型失眠。针刺用补法。处方6:主穴:肝俞、肾俞。辅穴:阳陵泉、悬钟、关元、三阴交、神门。随证配穴:头晕加百会。本方补益肝肾,安神宁心,主治肝肾阴虚型失眠。针刺用补法。操作方法:根据失眠的中医分型选择配穴处方,取一组主穴及辅穴,再随证增加1~2随证配穴。针刺用泻法者,宜采用稍强刺激的手法;针刺用补法者,则用较弱刺激的手法;补泻兼施者则对不同穴位采用不同手法。如阴虚火旺者,针刺太溪用补法以滋肾阴,针刺大陵用泻法以降心火。每次针刺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l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