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

2019年07月21日 19:42 热度 : 3

气血不足 气血的重要性 中医 气血

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等等,这里所说的“气”,实际上是指人的生命活动,也是中医所说气的基本含义。确切地说,人体的气是指推动人体生命运行的能量,它有很强的活力,能在人体内运行不息而又无形可见,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气难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说它“无形”。气在体内运行不息,从而推动和调控着人的呼吸、心跳、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进行。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所在,气是生命的表征。

气是由精化生的。人体之气由三部分组成,即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亦称“天气”)。所以《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真气,即人体的一身之气;天,在此应含有先天之气的“天”及天气之“天”两层意思;谷气,则是水谷之气的简称。

人体之气的生成,需要通过多个脏腑,特别是肾、脾、胃、肺三脏功能的综合作用。如先天之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而先天之精藏于肾,故有“先天之气在肾”之说。先天之气的生成,与肾主藏精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称肾为“生气之根”。水谷之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饮食物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运化始能化生水谷之精,因而水谷之气的生成与脾胃的纳运功能关系十分密切。《内经》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就是对脾胃功能重要意义的强调。所以,脾被称为“生气之源”。自然界的清气,不仅要依靠肺的呼吸作用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同时,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宗气”,聚积在胸中以后,也需要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才能布散到周身上下,以发挥其生理效应。因此,肺被称为“生气之主”。

总之,人体之气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来源要充足,或者说要有足够的原料,这就需要先天禀赋充足、后天饮食营养丰富,以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源源不断;二是肺、脾(胃)、肾三脏的功能正常且配合协调,才能保障气的来源充足。三脏之中,又以脾、肺两脏的功能更为重要。因此,临床治疗气虚的病变时,往往重视补益脾、肺两脏。但,肾为气之根,如果气虚过久或太甚,就要补肾培本。总之,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都会影响到气的生成不足,治疗则需要从补充来源、调理脏腑功能两方面着手。

气是生命动力

概括地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体说来,气在人体所发挥的作用,或者说它的功能活动,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与调控作用

推动也包括着激发的作用。中医认为,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所有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进行,都要靠气的激发推动作用。如果气虚,激发推动作用减退,生长发育就会迟缓、生殖机能衰退,或者出现早衰,同时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也会减弱。另一方面,人体精、血、津液等有形物质的生成,以及血液的循环、津液的输布等,也要靠气的运动来推动,所以有“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的说法。如果气虚,推动之力减弱,就会发生血液停滞、水液停留等各种病变。

二、气的温煦与凉润作用

温与煦,都是“暖”的意思。气能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消除寒冷,所以说气有温煦作用。人体的体温所以能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脏腑经络以及各组织器官所以能维持旺盛的功能活动,都要仰赖气的温煦作用。同时,人体的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也要依靠气的温煦才能运行输布,所以有“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的说法。

温煦作用属于气的阳性方面的作用,称为“阳气”。所以《医碥》说:“阳气者,温暖之气也。”阳气在人体的作用,犹如天体中普照万物的太阳,所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阳气不足,产热过少,就会发生虚寒性病变,表现为体温偏低,畏寒喜暖,四肢不温,脏腑的功能活动减弱,精血津液运行迟缓、代谢减弱,以及形成瘀血、痰饮、水肿等病变。

三、气的防御作用

防御包括防护和驱逐邪气两方面的涵义《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干,即侵犯。说明气有防护邪气“致病因素”侵犯的作用。如果邪气已经侵入人体的某一部位时,正气就会聚集在该处以驱逐邪气。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中所说:“邪之入于身也,……有所结,气归之。……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邪气侵入并聚结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正气就会归聚于这一部位,即使邪气深入于骨,正气也会因而聚于骨,以便驱邪外出。

四、气的固摄作用

固是固护、保护;摄是控制、统摄。气的固摄作用是指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如精、血、津液等,具有控制、统摄、固护,以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

如果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如气不摄血,就会引起各种出血;气不摄津,就会引起自汗、多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呕吐清水、腹泻滑脱等等;气不固精,就会引起遗精、滑精、早泄等病症。

气的固摄作用属于气的阴性方面的作用,与气的推动作用之间具有相反相成的关系。

五、气的中介和气化作用

气是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人体内的各种生命信息,都可以通过气在体内升降出入的运行来感应和传递,从而构成了机体的整体联系。可以这样说:体内各脏腑之间,以及脏腑与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之间,是以经络为联系的通路,以气为信息的载体,并通过气的感应和传递,来加强联系,维护协调的。例如,在应用针灸、按摩或其他外治方法时,其对体表刺激所发出的信息,就是通过气的感应和运载而传导于内脏,从而达到调节机体生理活动,使之归于协调的。因此,气的中介作用,便是指气的感应和传导信息的作用。

至于气化,则是指通过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说得具体些,气化就是由于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体内物质和能量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例如,饮食水谷化生水谷之精 (包括津液和精微),水谷之精可转化为血液,充养先天之精;津液化生汗和尿液;精微化生为气,气化为能量、热量;气又化生精并分化为脏腑之气和经气等等,都属于气化的具体体现。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化的前提是气必须运动,否则就谈不到气化。也就是说,气化离不开气机,气机正常才能保证气化正常。或者说,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条件和根本。从另一方面说,气化过程中又时时体现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气机与气化,分之为二,合之为一,共同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血是生命支柱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称为“血府”,起着约束血液运行的作用。血液在脉管中的流动是循环往复、不歇不止的,从而才能发挥其对全身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人体任何部位缺少了血液的供养,都会导致其生理功能的紊乱以及组织结构的损伤,严重的缺血还能危及生命。

血液在脉中运行的过程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而迟滞或停积,就会形成瘀血;如果由于外伤等原因,血液逸出脉外而出血,则称为“离经之血”。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也会变为瘀血。所以,离经之血及瘀血都不再具有正常血液的生理功能。

血是怎样生成的?这要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二是血液生成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血液生成的最基本物质就是饮食水谷。《灵枢·决气》篇的一段话最能说明这一点:“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中焦,即脾胃。“受气”的“气”,指的饮食水谷,又称“谷气”。脾胃接受并消化饮食物,进而吸收了其中的精微(营养)物质,也就是“汁”。这里所说的“汁”,主要包括水谷精微中的浓厚部分,也即化生营气的精专部分,以及有营养作用的津液(水液)。两者进入血脉之中,即变化为赤色的血液。

可见,由水谷之精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亦是血液构成的主要成分。化生血的另一基本物质是肾精。因为精与血之间具有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的关系,所以肾精充足就可以化为肝血以充实血液。

以上说明,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津液及肾精是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而三者归纳起来,又不外先天之精与水谷之精。因此也可以说,血液生成的物质来源不外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二者互相支持,缺一不可。

血液的化生是在多个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之相关的脏腑包括脾、胃、心、肺、肾等。

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是水谷精微,而化生水谷精微的关键脏腑是脾胃,所以历来就有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的说法。首先是胃能受纳饮食,“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 (《医门法律》)。再就是脾的运化吸收功能要正常。因为“,胃中水谷之精气,借脾之运化成血”(《医碥》)。如果脾胃功能虚弱或失调,就会影响饮食,使营养摄入不足,久之便会形成血虚的病理变化。因此,临床治疗血虚证,先要注意调理脾胃,以助其运化。

心肺在血液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是,先由脾胃将水谷之精微(营气和津液)上输于肺,与肺所吸入的清(氧)气相结合,然后再灌注于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变化成赤色的血液。正是由于肺的呼浊吸清作用,才能使浊血、暗血变成新鲜血液。也正是因为血的生成要经过心气的化赤作用,才有“心生血”的理论。

因此,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需调补心肺功能。

肾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肾藏精,精能生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二是肾精与肝血相互转化,以完成精化血的过程;三是肾为五脏六腑之本,肾气充沛,即可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以助血液的化生。因此,治疗血虚证有时还要采用补肾填精法,以达到精充血旺的目的。总之,血液的化生主要依赖脾胃的纳运功能,同时也要在心、肺、肾等脏的功能配合下才得以不断充盈。

血液在脉管中必须保持畅行无阻,不逸不滞,才能布达周身,以发挥其营养作用。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要有鼓荡血行的推动力和控摄血行的约束力。这里所说的推动力,主要是指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故有“血非气不运”的说法。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外逸的约束力,则主要指气的固摄作用。

血行的推动力主要体现于心、肺、肝的功能活动中。例如,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行的基本动力;肺朝百脉、主治节,辅助心脏主管全身的血脉,在肺气宣发肃降的作用下,推动血液布散周身;肝藏血、主疏泄,肝不仅具有调节血流量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能调畅气机,是保证血行通畅的一个重要环节。

控摄血行的约束力,则主要体现于脾统血和肝藏血的功能正常,从而可以防止血逸脉外,避免发生出血。

由上可见,心、肺、肝、脾等脏的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其中任何一脏的功能失调,都可能引起血行失常的病变。如心气虚、运血无力;肺气虚,宣降失司;肝气郁,气机不畅等,都会引起血行瘀滞。而脾虚不能统血,肝不能藏血,都会引发出血。

维持血行正常的其他条件,还包括脉管的完好无损,相对密闭,畅通无阻。如果由于外伤,或火热内盛等原因,使脉道受损,就会引起血液外逸而出血。此外,血液本身的状态,如血液中痰浊较多或黏稠度高等,均可导致血行不畅而瘀滞。

血的功能有三:一是濡养,二是化神,三是涵气。血液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它通过血脉布达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以及各个官窍,不断地发挥其滋润濡养的作用,所以《难经》说:“血主濡之。”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血的充分濡养,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如“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等等 (《金匮钩玄》)。此外,血液的营养作用还可以从肌肤的色泽、毛发的荣枯等方面表现出来。如血液充盈,营养正常,则面色红润、毛发润泽、感觉灵敏、活动自如;反之,则面色萎黄、肌肉削瘦、皮肤干燥、四肢麻木、毛发不荣等。

血液是人体精神活动产生的物质基础,所以《内经》说:“血者,神气也。”气血充盛,才能神志清晰,精神充沛。血虚、血热就会出现神志方面的病变。如血虚的心悸、失眠,血热的烦躁、多梦等。所以说,血有化神的作用。

血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而气也必须依附于血才能达到周身,血犹如载气之舟,能涵气而行,所以血脱也会导致气脱的病理变化。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气血的重要性,气血运行顺畅与否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关系,如果你气血不足就感觉补足气血吧。

来源 : 责任编辑 : 管理员

大家都在看

枸杞的最完美吃法你知道吗

枸杞的最完美吃法你知道吗

2021年01月28日 17:14

春天吃海鲜注意4个要点

春天吃海鲜注意4个要点

2021年01月28日 17:12

睡前减肥5个要领 从此告别包子脸

睡前减肥5个要领 从此告别包子脸

2021年01月24日 17:07

情趣避孕套应该如何挑选

情趣避孕套应该如何挑选

2021年01月24日 17:05

男性为何更爱细腰女

男性为何更爱细腰女

2021年01月24日 17:03

女人最想要什么样的完美性爱

女人最想要什么样的完美性爱

2021年01月24日 17:00

中药副作用小于西药 但不要盲目跟风喝中药

中药副作用小于西药 但不要盲目跟风喝中药

2021年01月19日 17:25

营养学家推荐的超级食物

营养学家推荐的超级食物

2021年01月11日 15:40

为何建议多吃葡萄干

为何建议多吃葡萄干

2021年01月11日 15:36

谷雨养生喝什么茶比较好

谷雨养生喝什么茶比较好

2020年12月29日 15:23

儿童冬季饮食要注意什么

儿童冬季饮食要注意什么

2020年12月29日 15:19

冬天为什么脸发烫发红

冬天为什么脸发烫发红

2020年12月28日 14:54

春季宝宝皮肤护理推荐

春季宝宝皮肤护理推荐

2020年12月28日 14:47

冬季头皮养护小技巧

冬季头皮养护小技巧

2020年11月24日 13:51

最适合小雪节气后的养生方式

最适合小雪节气后的养生方式

2020年11月23日 13:56

预防因昼夜温差大而感冒的方法

预防因昼夜温差大而感冒的方法

2020年10月13日 14:19

秋冬季节饮食防护注意

秋冬季节饮食防护注意

2020年10月13日 14:14

秋季养生这4点要注意

秋季养生这4点要注意

2020年10月12日 14:02

这4种健康养生茶特别适合秋季喝

这4种健康养生茶特别适合秋季喝

2020年10月12日 13:58

秋季这些预防疾病的小知识 你一定要知道

秋季这些预防疾病的小知识 你一定要知道

2020年10月12日 13:47

上拉加载更多

加载中

没有更多内容了~

出错了,刷新下页面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