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针刺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和患者欢迎。不要着急下面就让我们的专家为您简单介绍一下针刺疗法操作,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针刺疗法操作:
一、选择针具
针具选择应以具有一定的硬度、弹性和韧性,临床上有金质、银质和不锈钢三种。金质、银质的针,弹性较差,价格昂贵,故较少应用。临床应用一般以不锈钢为多。选针具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所在的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如男性、体壮、形肥,且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稍粗稍长的毫针。反之若女性、体弱、形瘦,而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用较短、较细的针具。至于根据腧穴的所在具体部位进行选针,一般是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皮厚肉多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临床上选针常以将针刺人腧穴至之深度,而针身还应露在皮肤上稍为宜。如应刺入0.5寸,可选1.0寸的针,应刺入1.0寸时,可选1.5~2.0寸的针。
二、选择体位
针刺时患者体位选择是否适当.对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都有很大影响。如病重体弱,或精神紧张的病人,采用坐位,易使病人感到疲劳,往往易于发生晕针。又如体位选择不当,在针刺施术时,或留针过程中.病人常因移动体位而造成弯针、滞针,甚至发生折针事故。因此根据病情选取腧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疲劳的原则。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有如下几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
3.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三、消毒
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针具消毒,腧穴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消毒的方法如下。
1.针具消毒:有条件时,可用汽锅消毒,或用75%酒精消毒。后者将针具置于75%酒精内,浸泡30分钟,取出试干应用。置针的用具和镊子等,可用2%来苏溶液与l:1000的升汞溶液浸泡l~2小时后应用。对某些传染病患者用过的针具,必须另行放置,严格消毒后再用。
腧穴和医者手指的消毒:在需要针刺的腧穴部位消毒时,可用75%酒精棉球拭擦即可。在拭擦时应由腧穴部位的中心向四周绕圈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涂擦消毒。当腧穴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医者手指的消毒,在施术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即可。施术时医者应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体,如必须接触针体时,可用消毒干棉球作间隔物,以保持针身无菌。
四、进针
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或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又称骈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图8。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图9。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
4.提捏进计法:提捏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图10。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等。
五、留针
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盾,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症,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计过程中作间歇性行计,以增强、巩固疗效。
六、出针
在行针施术或留针后即可出针。出针时一般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针孔,以防出血。若用除疾,开阖补泻时,则应按各自的具体操作要求,将针起出。出针后病人应休息片刻方可活动,医者应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1. 患者在过度饥饿、暴饮暴食、醉酒后及精神过度紧张时,禁止针刺。
2. 孕妇的少腹部、腰骶部、会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具有通气行血功效,针刺后会产生较强针感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风池、环跳、三阴交、血海等),禁止针刺。月经期禁止针刺。
3. 患者严重的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者,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4. 小儿囟门未闭时头顶部禁止针刺。
5. 重要脏器所在处,如胁肋部、背部、肾区、肝区不宜直刺、深刺;大血管走行处及皮下静脉部位的腧穴如需针刺时,则应避开血管,使针刺斜刺入穴位。
6. 对于儿童、破伤风、癫痫发作期、躁狂型精神分裂症发作期等,针刺时不宜留针。
二、注意事项
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心理准备不足等多种原因,可能出现如下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 晕针:晕针是针刺治疗中较常见的异常情况,主要由于患者心理准备不足,对针刺过度紧张,或者患者在针刺前处于饥饿、劳累等虚弱状态,或患者取姿不舒适,术者针刺手法不熟练等。如患者在针刺或留针过程中突然出现头晕、恶心、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表现,此时应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令患者平卧,闭目休息,并饮少量温开水,周围环境应避免噪杂。若症状较重,则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素髎等穴,促其恢复。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如不见效并出现心跳无力,呼吸微弱,脉搏细弱,应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为了防止晕针,针刺前应先与患者交待针刺疗法的作用,可能出现的针感,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对于过度饥饿,体质过度虚弱者,应先饮少量水后再行针刺;对于刚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应令其休息片刻后才针刺。
2、滞针;在针刺行针及起针时,术者手上对在穴位内的针体有涩滞、牵拉、包裹的感觉称滞针。滞针使针体不易被提插、捻转,不易起针。滞针的主要原因是针刺手法不当,使患者的针刺处发生肌肉强直性收缩,致肌纤维缠裹在针体上。出现滞针后,不要强行行针、起针。应令患者全身放松,并用手按摩针刺部位,使局部肌肉松弛。然后,轻缓向初时行针相反方向捻转,提动针体,缓慢将针起出。
为了防止滞针,针刺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不使患者在针刺时产生紧张,并在针刺前将针体擦净,不可使用针体不光滑、甚至有锈斑或者弯曲的毫针。针刺时一旦出现局部肌肉挛缩造成体位移动时,应注意术者手不能离开针柄,此时可用左手按摩针刺部位,缓慢使患者恢复原来体位,轻捻针体同时向外起针,不得留针。另外,在行针时应注意不要大幅度向单方向捻转针体,避免在行针时发生滞针。
3、弯针:针刺在穴位中的针体,于皮下或在皮外发生弯曲,称弯针。在皮外的弯针多是由于留针被其它物体压弯、扭弯。起针时应注意用手或镊子持住弯针曲角以下的针体,缓慢将针起出。发生在皮下的弯针,多在走针时被发现,是由于患者在留针,或行针时变动了体位,或肌肉发生挛缩,至使针刺在关节腔内、骨缝中、两组反向收缩的肌群中的针体发生弯曲。另是由于选穴不准确,手法过重、过猛,使针刺在骨组织上也会发生针尖弯曲或针尖弯成钩状。起针时若发现在皮下的弯针,应先令患者将变动的肢体缓慢恢复到原来进针时姿态,并在针刺穴位旁适当按摩,同时用右手捏住针柄做试探性、小幅度捻转,找到针体弯曲的方向后,顺着针体弯曲的方向起针、若针尖部弯曲,应注意一边小幅度捻转,一边慢慢提针,同时按摩针刺部位,减少疼痛。切忌强行起针,以免钩撕肌肉纤维或发生断针。
为防止弯针,针刺前应先使患者有舒适的体位姿势,全身放松。留针时,针柄上方不要覆盖过重的衣物,不要碰撞针柄,不得变动体位或旋转,屈伸肢体。
4.断针:针体部分或全部折断在针刺穴位内,称为断针。常见原因是由于针根部锈蚀,在针刺时折断。如果自针根部折断时,部分针体仍暴露在皮肤外,可立即用手或镊子起出残针。另一个原因是因滞针、弯针处理不当或强行起针,造成部分针体断在皮下或肌肉组织中。此时应令患者肢体放松,不得移动体位,对于皮下断针,可用左手拇指、食指垂直下压针孔旁的软组织,使皮下断针的残端退出针孔外,并右手持镊子捏住断针残端起出断针。若针体折断在较深的部位时,则需借助于X光定位,手术取针。
为了防止断针,应注意在针刺前仔细检查针具,对于针柄松动、针根部有锈斑、针体曾有硬性弯曲的针,应及时剔弃不用。针刺时,切忌用力过猛。留针期间患者不应随意变动体位,当发生滞针、弯针时,应及时正确处理。
5.血肿;出针后,在针刺部位引起皮下出血,皮肤隆起,称皮下血肿。出现皮下血肿时,应先持酒精棉球压按在针孔处的血肿上,轻揉片刻。如血肿不再增大,不需处理.局部皮肤青紫可逐渐消退。如经上述按揉血肿继续增大,可加大按压并冷敷,然后加压包扎,48小时后局部改为热敷,消散瘀血。
为了防止血肿的发生,针刺前应仔细检查针具,针尖有钩的不能使用。针刺时一定要注意仔细察看皮下血管走行,避开血管再行针刺。
通过上面专家为您简单介绍的针刺疗法操作和注意事项后,您是不是已经知道了,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相信我们的专家一定会给您满意的答案!
相关文章
【疑难杂症】体寒老是不好会引起什么疾病风湿病用哪种拔罐法治疗效果好生姜炖鸡可以治疗关节疾病吗【中医膳食】春季哪些养生滋补汤不容错过吃西芹炒蘑菇可以预防感冒吗燕窝瘦肉汤具有哪些养生功效【秘籍偏方】妙手点穴:中医教你缓解春困阳痿早泄应该吃什么东西调理小孩总是尿床有没有治疗偏方【特色中医】触摸哪些穴位能提高女人性趣要做望诊高手应掌握哪些知识要预防肿瘤应该如何按摩身体【中医百科】冬虫夏草怎样贮藏才能不失效以人参进补可以抗老养颜吗煎药的时候有哪些常用术语热门文章
春季哪些养生滋补汤不容错过
妙手点穴:中医教你缓解春困
名医孙思邈是如何养生健身的
触摸哪些穴位能提高女人性趣
阳痿早泄应该吃什么东西调理
要做望诊高手应掌握哪些知识
吃西芹炒蘑菇可以预防感冒吗
中医哪些方法能治熬夜后遗症
山药进补适合哪些人群使用
小孩总是尿床有没有治疗偏方
热门专题
食桂之道:桂花酒活血温经老年人怎样养生才可以长寿当归鲤鱼汤的丰胸效果好不好颈椎总痛按什么穴位可以缓解 名医王叔和与著作《脉经》忽然面色发黄是患了什么病老年人如何按摩可以延年益寿红参怎么吃 有什么功效作用疾病查询
妇科附件炎|宫外孕|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阴道炎|外阴白斑|卵巢囊肿|男科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疾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阳痿|早泄|包皮过长|皮肤科白癜风|牛皮癣|灰指甲|白塞氏病|硬皮病|鱼鳞病|狐臭|红斑狼疮|肿瘤科宫颈癌|前列腺癌|胃癌|肠癌|子宫癌|乳腺癌|脑癌|淋巴癌|骨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刺|骨质增生|肩周炎|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o型腿|神经科癫痫|强迫症|面肌痉挛|戒毒|偏头痛|精神病|三叉神经痛|失眠|肝病科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肝炎|甲肝|丙肝|整形隆鼻|眼部整形|隆胸|吸脂瘦身|除皱|医学美肤|内科再生障碍性贫血|口腔溃疡|心律失常|胆囊息肉|血小板减少|肺炎|哮喘|甲亢|外科脱发|痔疮|脑萎缩|手汗症|漏斗胸|血管瘤|肾病科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肾结石|肾炎|肾盂肾炎|两性频道性爱|安全期|性生活|性技巧|性高潮|做爱|情感故事|性交|一夜情|性爱图片 养生频道膳食养生|疾病养生|养生人群|运动养生|养生视频|养生图库|养生百科|北京卫视养生堂热门专题 食桂之道:桂花酒活血温经老年人怎样养生才可以长寿当归鲤鱼汤的丰胸效果好不好颈椎总痛按什么穴位可以缓解 名医王叔和与著作《脉经》忽然面色发黄是患了什么病老年人如何按摩可以延年益寿红参怎么吃 有什么功效作用 专题推荐 发型也能显示头脑智慧我们经常调侃秃顶的人为“聪明……>>详细 妙手点穴:中医教你缓解春困名医孙思邈是如何养生健身的触摸哪些穴位能提高女人性趣 阳痿早泄应该吃什么东西调理要做望诊高手应掌握哪些知识吃西芹炒蘑菇可以预防感冒吗 中医哪些方法能治熬夜后遗症山药进补适合哪些人群使用小孩总是尿床有没有治疗偏方 家用学堂名医孙思邈是如何养生健身的
山药进补适合哪些人群使用
哪些疾病可通过梳头按摩治疗
常吃粗粮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
经常腰酸背痛怎样治疗见效快怎样煎药才可以更好发挥药效冬季养生哪些部位最需要保暖睡觉前用白醋泡脚有什么好处中医偏方如何治疗准妈妈便秘怎样喝中药才可以降低苦味 百科推荐冬虫夏草怎样贮藏才能不失效
煎药的时候有哪些常用术语
煎药的时候有哪些常用术语枸杞做药茶有什么养生作用生姜入药都有哪些养生作用家人上火啥中药去火效果好?2021年01月28日 17:14
2021年01月28日 17:12
2021年01月24日 17:07
2021年01月24日 17:05
2021年01月24日 17:03
2021年01月24日 17:00
2021年01月19日 17:25
2021年01月11日 15:40
2021年01月11日 15:36
2020年12月29日 15:23
2020年12月29日 15:19
2020年12月28日 14:54
2020年12月28日 14:47
2020年11月24日 13:51
2020年11月23日 13:56
2020年10月13日 14:19
2020年10月13日 14:14
2020年10月12日 14:02
2020年10月12日 13:58
2020年10月12日 13:47
上拉加载更多
加载中
没有更多内容了~
出错了,刷新下页面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