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理线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绝技妙法】
痛经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前者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又称功能性痛经。中医认为,它的发生多由月经期间受寒饮冷,胞宫受寒,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疼痛;或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血行受阻而引发痛经。
治疗方法:治疗组分别采用穴位埋线和艾条灸的方法。
(1)穴位埋线:穴取17椎下经外奇穴(位于人体后正中线,第五腰椎棘突下)、关元穴(脐下3寸),于月经来潮前一周做穴位埋线治疗。令患者分别仰卧及俯卧于床上,选好穴位做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盖上洞巾,用腰穿针捋2cm长羊肠线段植于皮下,出针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2天后取掉,治疗后2天内不得洗澡,一周内忌食鱼虾。
(2)艾条灸:穴取双侧至阴、公孙穴,于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至月经结束,用温和的雀啄灸每穴施灸15min/d,以局部皮肤潮红,患者能耐受为度。
人体17椎下位于督脉,关元穴属任脉,二穴一前一后,近于胞宫,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刺激量大,起效时间长,对调整子宫的活动状态起重要作用。
公孙是脾经的络穴,联络足阳明胃经,又是八脉交会穴,与冲脉相通,而督脉、任脉、冲脉共同起于胞中,与生殖系统关系密切,至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膀胱与肾相表里,肾主生殖与发育,肾精的充盛关系到胞宫的发育和月经的调畅,艾灸至阴穴可以温通经脉,振奋阳气,加灸公孙穴,可以温调脾经、胃经、任脉三条经脉经气,增强温经通络,化瘀止痛的作用。
刺激至阴通过激发膀胱经经气,而调整肾经经气,调节阴阳平衡,又可沿肾经循行路线传递所受信息至腹部胞宫,维系和调达胞宫气血,使气血畅通,腹痛得止。
【验案赏析】
吴某某,女,20岁,学生,2003年3月来院就诊。主诉:经期小腹疼痛3年。月经每月按时来潮,经期小腹疼痛,连及会阴及腰骶部,经色暗淡夹有血块,经妇科及超声检查,未见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面色咣白,形体消瘦,恶寒,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经行腹痛”,西医诊断为“原发性痛经”。于月经来潮前一周做穴位埋线治疗,并灸至阴、公孙穴各15分钟,至月经结束。经过1个月治疗,自述症状缓解大半,又经过2个月治疗,疼痛消失,面色正常,手足温暖,遂停止治疗,嘱其注意经期保暖,少食生冷,随诊1年未见复发。
【按语】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是治疗原发性痛经较为有效的方法。
2021年01月28日 17:14
2021年01月28日 17:12
2021年01月24日 17:07
2021年01月24日 17:05
2021年01月24日 17:03
2021年01月24日 17:00
2021年01月19日 17:25
2021年01月11日 15:40
2021年01月11日 15:36
2020年12月29日 15:23
2020年12月29日 15:19
2020年12月28日 14:54
2020年12月28日 14:47
2020年11月24日 13:51
2020年11月23日 13:56
2020年10月13日 14:19
2020年10月13日 14:14
2020年10月12日 14:02
2020年10月12日 13:58
2020年10月12日 13:47
上拉加载更多
加载中
没有更多内容了~
出错了,刷新下页面试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