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地熟地的作用
生地黄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为清凉滋润之品,擅长于滋阴清热凉血。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主要用于瘟病热入营血症;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诸出血症;还治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的阴虚症;对于阴虚肠躁便秘可引起增水行舟的作用。因本药寒滑腻滞,脾虚食少便溏及温滞中满者忌用。
熟地黄味甘微温质润,入肝肾二经,既善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主治一切血虚阴亏精少之症。主要功能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及肾阴不足的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还可治精血亏虚的腰酸、脚软、头昏眼花、耳聋耳鸣、须发早白等。因本药性质滋腻,易碍消化,在使用时易与健胃药和砂仁、陈皮等同用。脾胃气滞,痰湿内阻的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服。
2、生地是什么
生地,别名生地黄,野地黄、山烟根等,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性喜温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主产于中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用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为玄参科植物,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生地黄、鲜生地)、干地黄(生地黄、干生地)与熟地黄(熟地)。生地黄、干地黄在不同典籍意涵不同,易生混淆。株高15-30厘米,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
3、熟地是什么
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属玄参科植物,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
1、从形状上来看。生地为长圆形或块型,不规则,一般是中间大,两端细小;有的是呈长条状。颜色为棕灰色或棕黑色,比较柔韧,不容易折断。生地肉呈棕黑或乌黑,味稍甘。熟地,是生地加工而成的,一般是切成片或小块,染色为乌黑色,有光泽,味道同生地。
2、归属性质有异。生地性寒凉,在中医中属于心、肝、肾经。而熟地经过黄酒拌闷、晒蒸等过程,其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寒转为温,归属于肝、肾经。
3、主要药用价值不同。生地性寒凉,主要药用价值是清热凉血、止咳、养阴、补肾、止血等功效,经常与其他中草药联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肺结核、神经衰弱、慢性肾炎、便秘、小编出血等疾病。非常知名的六味地黄丸中,就有地黄的成分,其补肾疗效显着。
熟地,由寒性变为温性,其功效主要是补血。与其他中草药一起,能治疗贫血等疾病。另外,熟地对存在腰腿酸软、耳鸣耳聋、经常头晕、眼前发黑、少白头的患者,也有不错的作用。
1、生地煲排骨汤。原料:鲜生地三两、排骨二两。调料:酒半两、白糖、盐做法:1、排骨切块焯水备用,鲜生地洗净后切块;2、适量水放入陶瓷锅中烧开,放入排骨、黄酒、白糖煲滚,慢火煲约半小时,再放入生地煲一刻钟,下盐调味即可。
2、生地炒肉片。原料:鲜生地五两、瘦肉二两调料:白糖、黄酒、盐适量做法:1、鲜生地切片备用,瘦肉切薄片,加入适量盐、味精、料酒、水淀粉上浆备用;2、锅中火烧热,倒适量油,油温三成热下肉片滑炒至嫩熟,将生地片放入锅内大火翻炒,加入适量料酒、白糖、盐、水,再略炒盖好锅盖中火烧3分钟即可。
2021年01月28日 17:14
2021年01月28日 17:12
2021年01月24日 17:07
2021年01月24日 17:05
2021年01月24日 17:03
2021年01月24日 17:00
2021年01月19日 17:25
2021年01月11日 15:40
2021年01月11日 15:36
2020年12月29日 15:23
2020年12月29日 15:19
2020年12月28日 14:54
2020年12月28日 14:47
2020年11月24日 13:51
2020年11月23日 13:56
2020年10月13日 14:19
2020年10月13日 14:14
2020年10月12日 14:02
2020年10月12日 13:58
2020年10月12日 13:47
上拉加载更多
加载中
没有更多内容了~
出错了,刷新下页面试试呢